第121章(1/2)
兄长,这些年来咱们辗转南北,缺的不正是兵力么?
若能吸纳这批人马,再获立足之地,大业可期!
张飞也兴奋道:
这可是数万生力军!
若能收归麾下,实力必将倍增!
刘备沉吟片刻,展颜笑道:
既然军师谋划周全,那便依计行事!
正当众人交谈之际,太史慈拱手向众人辞行:
如今援军已至,在下便先返家探望。
刘备急忙挽留:
子义且留步!
观子义乃当世英雄,岂能安居乡野?
既然孔北海无意任用,不如投效我军如何?
说着便紧握太史慈双手,目光殷切。
关羽、张飞见状相视而笑。
陈登捋须赞许。
主公果然慧眼识珠!
这太史慈智勇双全,独闯敌营更显胆识,若能收归帐下,必添一员虎将。
太史慈却面露难色:
玄德公美意,在下感激。
奈何已应他人之约,不日即将启程。
恐怕无缘追随玄德公了。
刘备闻言诧异:
子义方才归家,怎会...
不知是何人相邀?
他麾下仅有关张简雍数人,正缺太史慈这般将才。
不想竟被人捷足先登!
太史慈答道:
说来惭愧,在下也不识此人,只知名唤秦鸣。
多年漂泊海外,未曾听闻此人名号,诸位可曾知晓?
此言一出,刘备与陈登顿时脸色骤变。
见二人神色异常,太史慈疑惑道:
二位这是...
莫非在下言语有失?
刘备摆手道:
子义不必多虑。
说起秦鸣,他岂会不识?
当年讨董会盟时,那位在诸侯宴席间大放异彩的谋士,至今记忆犹新。
起初他对秦鸣颇有好感。
但随着秦鸣助孙坚取淮南、定江东,这份赞赏渐渐化作艳羡。
他缺的正是这般运筹帷幄之才。
而后孙坚击溃袁术,再伐刘表,借迎天子之名扩张势力。
在他心中,孙坚已成了擅权之辈。
(江东风云录
孙坚身为扬州刺史,攻占本州土地、讨伐袁术本无可厚非。但仅因道路受阻就悍然攻打刘表,这等做派,着实暴露其勃勃野心。而为孙坚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的秦鸣,在这场战事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自那时起,刘备对秦鸣仅存的好感便荡然无存。后来陈登北上言明原委,又听闻秦鸣设计陷害郭嘉、胁迫陶谦打压陈氏等诸多恶行,更让刘备认定此人实乃阴险狡诈之徒。虽有才干,却令人不齿。
如今听闻秦鸣又截胡太史慈,刘备心中怒意陡生。至于陈登,更是认定秦鸣仍在策划对其家族赶尽杀绝。家族血仇在此,纵使个人无怨,也已成不共戴天之势。
见太史慈竟被远在千里之外的秦鸣招揽,陈登沉声质问:子义兄既与此人素不相识,为何要应他之邀?
太史慈长叹:虽无交情,却有恩义。诸位有所不知,当年我避祸辽东时,家母无人照料,幸得几位故交看顾。后来刘繇避难淮南,与吴景等人交好,不知何故被秦鸣知晓此事,竟千里迢迢派人接家母南下奉养。
家母忧心我归家无人知晓,屡次推辞。但半年来仍受其接济。此番返乡,正是接到家母书信,言道罪名已消,嘱我南下报恩。正逢孔北海遭难,故前来相助。如今危局已解,自当履约前往。
刘备闻言慨叹:子义真乃信义之士!
◆疾风怒涛◆
何故屈膝事贼!
子义侨居海东自是不知。那秦鸣佐孙文台横行江表,竟连景升公这等汉室宗胄也敢侵凌。
衣冠禽兽,枉称汉臣!
话音未落,太史慈剑眉倒竖:
玄德公慎言!
某虽僻处海隅,未尝亲睹秦鸣风采,却知孙破虏单骑叩关的壮举!
归乡以来,处处听闻刘表先启边衅的**。
如此看来,纵然皇亲国戚也该当头棒喝!
狂悖!
关羽丹凤目寒光爆射:
大逆不道之言也敢出口?
太史慈冷笑如刀:
刘幽州仁德布于四海,此刻不正遭白马将军剿戮?
按诸君道理,尔等岂非附逆之徒?
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云长望着远去的背影低语:
大哥,此獠助纣为虐...
翼德钢牙咬碎:
早知是这等有眼无珠之辈,不如让俺蛇矛说话!
玄德拂袖制止:
子义素有古侠之风。
虽忠言逆耳,然知恩图报正是丈夫本色。
若因口舌之争戕害义士,何以立身于天地?
元龙急谏:
太史子义昔年为郡守赴难,北海谁不敬仰?
此刻图谋青州,正需收揽人心呐!
翼德焦躁顿足:
军师空谈发展!如今连立足之地都...
陈登羽扇轻摇:
三将军勿忧。此战过后,登自有妙计。
公孙伯圭渐露豺狼之相...
虽与主公有同门之谊,然宗亲大义岂容含糊?
唯有划清界限,方可正本清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