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 > 第108章

第108章(2/2)

目录

蔡瑁双目泛红抱拳道:

\"江陵失守皆因末将无能,致令敌军得立根基!\"

\"今次但有蔡瑁三寸气在,必不让襄阳有失!\"

\"过往不提也罢。\"

刘表摆手叹道:

\"军中暗藏奸细,江陵失守非战之过。此次务必要用亲信把守要隘,谨防敌谍!\"

蔡瑁肃然应诺:

\"主公放心,末将定当死守城池!\"

\"善!\"

刘表正欲登车,忽见李典前来禀报:

\"禀使君,戏先生言兵马整备已毕,可即刻开拔。\"

刘表回望蔡瑁最后嘱托:

\"德珪,保重!\"

待其车驾离去,蒯越意味深长道:

\"德珪兄,这襄阳的安危,可全系于你一身了。\"

(严格按您要求进行刘表离去之际,蔡瑁眼中闪过一丝黯然,转身对张允及诸将道:\"诸位随我回城驻守!\"众人齐声应诺,纷纷执礼入城。

长江之畔,丹阳章山渡口。

孙坚军正迎来后续部队。只见江面舟楫相连,兵马络绎不绝开赴大营。经年之后,孙坚麾下文武再度齐聚:

武将行列中,除潘璋统帅水师巡视沔水、董袭协防江陵外,黄忠新至,祖茂亦至;文臣方面,出使归来的鲁肃已返营帐。一时间帐内济济多士。

甫一落座,祖茂便嚷道:\"主公此番定要让我出战!听闻子龙他们屡立战功,末将实在心痒难耐!\"说着眼巴巴望向孙坚:\"到底要打何处?\"

众将闻言莞尔。这些元老中,除秦鸣外,就数祖茂最不拘礼数。

孙坚朗声笑道:\"此事该问子若才是。\"

祖茂顿时气馁,转向秦鸣抱怨:\"军师莫要再让我守营了!新人都上阵了,岂能薄待旧部?\"原来他刻意避开军师直接**,就是因前番留守皆是秦鸣安排。

\"你...\"秦鸣无奈摇头。如今大军动辄十万之众,岂能再让这些老将冲锋陷阵?

虽然孙坚麾下亲族众多,但除了吴景,余者皆资历尚浅。

不留祖茂守城,又能遣谁!

终究是多年袍泽,孙坚见祖茂请战,朗声笑道:

\"莫急,此番出征本为决战!\"

\"此乃生死大战!\"

\"定让你杀个痛快!\"

\"得令!\"

祖茂闻言喜形于色,抱拳应诺。

孙坚转而向秦鸣问道:

\"秦先生既言决战,不知有何良策?\"

\"欲决战,先明敌势!\"

秦鸣随即对刘晔道:

\"子扬,且将近日军情告知诸位。\"

\"遵命!\"

刘晔肃立抱拳,环视众将道:

\"容属下分析当前战局。\"

他指向舆图继续道:

\"依军师妙计,我军先破敌水寨,再取江陵。\"

\"现囤粮八十七万石,缴获辎重无数。\"

\"后续粮道畅通,持久作战无忧。\"

\"我军现集十一万之众,水军万余另计。\"

\"子敬已说服张羡**,后路无虞。\"

\"荆州军坐拥地利,粮草充足。\"

\"细作来报:襄阳守军四万,江夏三万,新野两万。\"

\"曹军先锋万人已抵襄阳,敌军总数恐超五万。\"

祖茂拍案而起:

\"如此说来,敌军仍有十万之众?\"

目光不由投向秦鸣。

\"军师,这哪能算最终大战!\"

\"真要打起来不得连战数场?\"

陈端闻言站起,笑着解释道:

\"祖茂将军有所不知!\"

\"敌军虽人多势众,却分散成数支!\"

\"我军水师已封锁汉水、沔水沿岸,敌兵难以水路增援!\"

\"如今襄阳的刘表已成孤军!\"

\"只要击溃襄阳守军,擒获刘表,余下部众便不足为虑!\"

\"妙!\"

祖茂双眼放光:

\"那咱们只需围困襄阳便可?\"

\"正是!\"

陈端颔首:

\"攻克襄阳,此战便胜券在握!\"

孙坚转头看向秦鸣:

\"子若先前曾料及此事,如今曹军南下,我们是否该速速围攻襄阳?\"

\"恐怕不妥。\"

秦鸣摇头:

\"若敌军固守襄阳,决战之地自当在此。\"

\"然我军水师未必能完全阻断敌军!\"

\"这...拦截不住?\"

孙坚目光微沉:

\"此话怎讲?\"

刘晔接话道:

\"军师可是担忧北岸曹军?\"

\"正是!\"

秦鸣起身解释:

\"当初在江陵时,我与主公曾推演战局。\"

\"按常理应北上襄阳。\"

\"但当我站在曹军谋士角度推演时,发现他们最佳选择是撤退北返。\"

\"同理,荆州军化解危局之上策亦是退守北岸,以抵消我水军优势。\"

\"故而我建议用水师封锁,断敌北退之路。\"

\"然当时未料到曹军会在北岸驻留策应部队!\"

\"若无此军,我军水师可全力阻敌,直取襄阳合围。\"

\"但如今北岸有策应之敌,水师难以全面封锁!\"

\"因我军需重点防范南岸之敌。\"

\"若北岸敌军沿岸设防,南岸之敌便可溯流而上,择机渡河!\"

“所以我认为,当前挥师北上襄阳已非上策!”

秦鸣话音刚落,营帐内众人面色骤变。祖茂急忙追问:

“军师之意,莫非敌军会弃守襄阳北撤?”

“正是!”秦鸣斩钉截铁地分析道:“无论曹营还是荆州守军,面对我军锋芒,北撤都是最合理的抉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