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2)
只得重新审视这满堂莺燕。
忽然间,一片姹紫嫣红中跃出一抹素白——
那垂首少女虽不施粉黛,却将周遭艳色尽数压下。
秦鸣当即抬手指向那抹素白:
\"有劳兄长,就这位吧。\"
糜竺顺着秦鸣手指的方向望去,捋着胡须笑道:\"子若好眼力!\"
\"这姑娘是我途经沛国时买下的,本打算多加**再作安排。既然子若开口,便送与你罢!\"
他随即朝那女子招手:\"媚儿,快来拜见秦大人。\"
只见一名侍女快步上前,低头细声道:\"媚儿给秦大人请安。\"虽未见全貌,听声音约莫十六七岁光景。
秦鸣温和地说:\"有劳姑娘在府中照顾。我平素事务不多,只需准备膳食即可。\"
媚儿轻声应道:\"遵命,大人。\"
秦鸣转身对糜竺笑道:\"兄长盛情,小弟心领了。眼下正事要紧。\"
糜竺暗暗点头,先前还以为这位兄弟贪恋美色,如今见他待下人这般谦和,倒是个真君子。遂挥手屏退众侍女,独留媚儿叮嘱几句,便引众人前往书房。
见孙策紧随其后,糜竺疑惑道:\"这位小将军是......?\"
秦鸣笑道:\"伯符,还不自报家门?\"
孙策抱拳道:\"晚辈孙策,字伯符,见过糜先生。\"
\"孙伯符?!\"糜竺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秦鸣。
秦鸣坦然道:\"正是。为掩人耳目,这一路都未向兄长言明,还望见谅。\"
糜竺缓缓坐下,摇头叹道:\"子若,你竟敢带着孙文台的嫡长子四处奔走......\"
秦鸣见其神色,淡笑道:
\"子仲兄有所不知,依我之见天下诸事,当属出使最是磨练心性。\"
\"此番特地带伯符同行,正是要让他在历练中成长。\"
\"有此经历,对伯符定然大有裨益。\"
孙策闻言展颜道:
\"先生所言极是,若错过此行,策必抱憾终生!\"
他忽又面露疑惑:
\"只是先生今日入刺史府后,不知其间发生何事?\"
因未随行入内,他对堂中情形一无所知。
秦鸣神色平静道:
\"堂中之事不必深究。你只需知晓,我等已获准暂留徐州。\"
\"此外,我给郭嘉出了道难题——提议我军与曹操、陶使君三方结盟。\"
\"三方结盟?\"
孙策大惊:
\"先生此议若被郭嘉应允,该当如何!\"
糜竺亦皱眉道:
\"恕我愚钝,曹操与使君结盟何以危及贵军?\"
\"再者,三方结盟之说缘何能难倒郭嘉?\"
秦鸣从容解释道:
\"实不相瞒,我军此次出使,皆因曹操突袭南阳所致。\"
\"我军怀疑曹操企图联合刘表、陶使君封锁我军。\"
\"原本与曹操并无仇怨,如今不得不应对。\"
\"故而我提议与陶使君结盟,避免徐州卷入战局。\"
\"如此解释,兄长可明白了?\"
糜竺若有所思:
\"原来如此。曹操本欲促成三方联盟,只因刘表尚未回应而暂未成形。\"
\"若应允与贵军结盟,便无法履行与刘表之约。\"
\"郭嘉定会拒绝此议,但又碍于名声不能立即逐客。\"
他抚须笑道:
\"子若此计当真妙极。\"
新奇\"百本每日更新,赠书寻读,新书推送随缘而至,精彩纷呈!\"
\"这般妙计亏你能想到!\"孙策听完解析豁然开朗,随即又疑惑道:\"此事我已然明白,但为何说我方仅达成半数目标?\"
糜竺也转身询问秦鸣:\"适才提及设局郭嘉,究竟是何玄机?\"
\"兄长不明其中奥妙实属正常。\"秦鸣从容解释,\"先为伯符说明为何是半数成功。眼下我们已达成关键一步——让陶谦开始认真考虑与我方结盟之事。\"
他转向糜竺娓娓道来:\"兄长定觉奇怪,为何我要一口咬定此行是回礼。只因见到郭嘉现身那刻,便知陶使君已与曹操结盟。\"
\"陶使君选择曹操,根源在于对我军的忌惮。故而我方使者到访时,其一反应便是防患未然。此时若提议结盟,必遭回绝。\"
\"因此我特意强调回礼之仪,借郭嘉之口提出三方结盟。唯有此策,方能令陶使君重新权衡利弊,逐步消除对我军的戒备。\"
\"如今首战告捷,我军已与曹军站在同一起跑线,故曰成功过半。\"
糜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般险局确实需要步步为营。\"
转而又忧虑道:\"但眼下双方势同水火,我军只能择一而盟。虽重回起点,实则处境更为艰难——郭嘉必定会从陶使君处着手破局。\"
\"兄长我不过是个办事的,能帮着说几句话,但起不了什么效果!\"
\"关键在于陈、曹两大家族!\"
\"陈家的陈登现任典农校尉,深受使君信任!\"
\"至于曹家的曹宏、曹豹兄弟,一个是徐州治中,一个是徐州上将......\"
\"有这两家在,我的建议只能帮你说说话,却不能左右使君的决断!\"
\"除非你能再争取到一家支持,才能稳操胜券!\"
\"但由于陈瑀的关系,陈家对贵军颇有成见!\"
\"所以若想促成联盟,必须争取曹家支持!\"
\"那还等什么?\"
孙策急不可耐地说:
\"不如现在就去找曹家?\"
\"不妥!\"
秦鸣摇头道:
\"子仲兄说得在理。如今已有子仲兄支持,若再拉拢曹家,反而会引起陶使君的猜忌!\"
\"正是!\"
糜竺眯着眼睛说:
\"这就是我看衰贵军前景的原因。\"
\"有我的支持后,曹家为避嫌,绝不会支持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