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2)
\"主公,现我军总兵力约二十一万,含骑兵九千,水军六千,余者皆为步卒。\"
\"其中三万分驻会稽防山越,两万屯于丹阳、豫章南境。\"
\"另吴郡驻军两万,以防徐州陶谦。\"
\"丹阳驻军五万,含全部水骑精锐。\"
\"豫章、庐江各驻两万,九江四万。\"
\"除随主公南征四万劲旅外,唯庐江、九江兵马可称精锐。\"
\"余者皆为收编新卒,战力未稳,不宜轻动...\"
丹阳郡守府内。
孙坚令人展开舆图,参军周瑜正向众将通报军情。
\"综上,我军可用之兵仅豫章、庐江、九江、丹阳十三万之众!\"
\"而能即刻调遣者,唯丹阳五万精兵!\"
言毕抱拳:\"此即我军现状!\"
这番禀报犹如重锤击心。
十三万对二十万!
可调之兵仅五万!
堂中诸将皆默然。
秦松、陈端等人凝眉苦思。
果如秦鸣所言,此战艰险异常!
孙坚暗自盘算良久,终又望向秦鸣。
这里有一段\"按照军师的看法,这场仗该怎么打才好?\"
闻言,众人再次抬头望向秦鸣。
说得没错,既然军师主张出兵,必定已有良策!
然而当大家投去目光时,只见秦鸣正专注地研究地图,神色从容不迫。
听到孙坚发问,他才转过身来,轻松笑道:
\"依我看来,这仗其实不难打!\"
\"各位不必过分忧虑。\"
见秦鸣这般神态,祖茂露出无奈的笑容:
\"军师,问题不在于难不难打。\"
\"关键是我们兵力有限,敌军声势浩大,这该如何应对?\"
\"确实,敌军目测至少二十万之众!\"
孙坚紧锁眉头补充道:
\"我军恐怕力有不逮!\"
\"此言差矣!\"
面对二人的顾虑,秦鸣笑着摇头:
\"诸位怕是忘了我们军队的传统了!\"
\"以我之见,依照我军传统,现有兵力绰绰有余!\"
\"我军传统?\"
众人闻言不禁相视茫然。
孙坚等人同样露出困惑之色。
他们军中有什么特殊传统?
为何从未听闻?
祖茂咧嘴笑道:
\"军师又在说笑了!\"
\"我们何曾有过什么特别的军队传统?\"
孙坚也苦笑着摇头:
\"军师,究竟是什么传统能让我们无视兵力差距?\"
\"当然可以无视!\"
秦鸣从容解释:
\"因为我军的传统就是以寡敌众!\"
说着,他站到地图前,挥手指点道:
\"眼下敌军数量的确占优。\"
\"但我们何曾因为敌军势大就畏缩不前?\"
\"诸位不妨回想,当初汜水关之战,我们以三万对五万,不仅全歼守军,更一举夺取关隘!\"
\"后来洛阳之战,面对董卓十余万大军,我们不过四万余人,照样勇猛出击!\"
\"此后无论是征讨淮南,还是平定江东,我军何时在兵力上占过优势?\"
说到这里,他对众人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所以我很费解,如今我们可调动十余万大军,敌军仅二十万之数,诸位为何如此胆怯?\"
\"这...\"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都愣住了。
区区二十万敌军?
恐怕也只有军师敢这么说!
但在众人震惊之际,孙坚、祖茂、典韦、赵云等人却如遭雷击般浑身一震。
确实如此!
旁人或许不知,但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怎会不明白?
(按照要求对提起征战之事,他们这支队伍何时不是以劣势兵力迎战强敌?
汜水关外,孙坚仅率三万将士就敢正面迎击华雄部众。
洛阳那场恶战,四万儿郎打得董卓夜不能寐。
如今挥师江东,同样是四万精锐直取三郡之地!
兵锋所指,以少胜多向来是他们最擅长的战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