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2)
\"盟主何出此言?我军分明大获全胜,岂能说是败退?\"
\"董贼方才溃逃,诸位若要追击,此刻正是良机,怎能归咎我军!\"
话音未落,众诸侯已面露愕然。
\"此话当真?当真取胜了?\"
袁本初难掩震惊:\"文台兄不是兵败而归?\"
曹孟德亦连忙追问:\"既然未败,为何不乘胜追击?\"
孙文台望着众人神情,无奈叹道:\"非是孙某不愿追击,实乃敌军避而不战,仓皇败走。我率军追赶数里,终究未能赶上,只得收兵回师。诸位若要追击,此刻董贼想必尚未逃远!\"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原来非但是未曾败退,反倒是打得董卓落荒而逃?
正惊诧间,忽闻前方传来一声呼唤:
\"前方可是本初贤弟?\"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一位锦衣中年快步而来,满面喜色道:
\"果真是本初!得见诸位义师,老夫心中大安!\"
袁绍定睛细看,失声惊呼:\"杨公?\"
来者正是其弟袁公路的姻亲——杨彪。
杨彪含笑摆手:\"莫再称司空,老夫如今只是光禄大夫。得见诸位勤王义师,不胜欣喜!\"
随着杨彪现身,更多汉室重臣接连走出。
\"那是卢尚书!\"
\"黄公竟也在此?\"
\"那位莫非是蔡伯喈先生?\"
众诸侯望着这些朝廷元老,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袁绍急忙转向孙坚:\"文台兄,这究竟......\"
孙坚谦逊一笑:\"我军突袭时击溃董贼后军,发现诸位大人皆在后军之中,便一并救出。\"
话音刚落,众老臣纷纷称谢:
\"全赖孙将军神勇,我等方能脱困!\"
\"孙将军真乃社稷之栋梁!\"
听着此起彼伏的赞誉之声,诸侯们彻底失语。
孙坚不仅大败董卓,更救出如此多重臣?
洛阳城外,看着孙坚率军徐徐入城,诸侯们迟疑相顾:
\"本初兄,我军还追不追?\"
行至此处,才知董卓早遭孙坚奇袭。
此刻,众人还追不追?
孔融话音方落,各路诸侯目光齐刷刷望向袁绍。
曹操在侧听闻,拧眉道:\"既已至此,岂有退缩之理?自当乘胜追击!\"
话音未落,却听袁绍长叹:\"孟德,董贼已退,我军孤军深入,后援断绝,实难再追。\"
\"不如暂且撤军。\"
\"什么?诸位竟要退兵?\"曹操面露惊愕。
都追到此处了,竟要半途而废?
诸侯们却对曹操的反应视若无睹,纷纷附和袁绍:
\"盟主明鉴,眼下确该暂退。\"
\"孙文台都已撤军,董贼远遁,如何再战?\"
\"不如先回洛阳再做打算。\"
听着七嘴八舌的议论,曹操只觉心头发冷。
这就是他矫诏召集的天下豪杰?
难怪董卓能在他们眼皮底下逃脱!
战局至此,岂能轻言撤退?
他抱着一线希望看向袁绍:\"本初兄当真不追?此刻正是良机!\"
\"孟德莫要再劝。\"袁绍面露难色,\"将士疲惫不堪,如何追击?\"
\"不如先回洛阳休整,待养精蓄锐后再战。\"
\"唉......罢了!\"曹操重重叹息,\"既如此,望诸位休整后速速出兵。\"
\"若延误战机,恐再难击败董卓!\"
\"就依孟德所言。\"众人如释重负。
在袁绍号令下,大军开赴洛阳。
联军营寨绵延数十里,将洛阳围得水泄不通。
再度聚首时,诸侯们面上愁云更甚。
孙坚冷眼旁观这些出尔反尔的盟友,心底嗤笑:
果然是一群乌合之众!
幸得军师运筹帷幄,否则岂非与这群庸人一般徒劳无功?
他神色如常地与众人周旋,眼底锋芒尽数敛去。
众臣齐聚洛阳城,目睹断壁残垣,无不掩面而泣。杨彪以袖拭泪,悲愤道:\"董贼祸国至此,必遭万世唾骂!\"群臣闻言激愤,纷纷痛斥董卓恶行。
待情绪稍缓,大臣们转向各路诸侯,欣慰赞叹:\"多亏诸位仗义讨逆,方驱董贼西逃,实乃社稷之幸!\"卢植含笑注视公孙瓒、孙坚、曹操等人,感慨道:\"昔日剿灭黄巾时,老夫便知诸位非寻常之辈。如今看来,大汉中兴重任,当落在诸位肩上。\"
孙坚闻言拱手谦逊,继而慨叹:\"可惜兵力有限,未能全歼董贼,迎回天子。\"此言令诸侯面露惭色——分明暗指诸将追击不力。大臣们尚未察觉其中深意,仍频频颔首。皇甫嵩欣慰道:\"文台以寡敌众大破董卓,真乃国之栋梁!\"众臣听罢,对孙坚的赞誉之声更甚,皆称其为\"大汉忠良\"。
此刻袁绍、袁术等人望向孙坚的目光已充满妒意。杨彪忽捻须笑问:\"老夫有一事不明,孙将军与众位何以分道而行?\"众人目光顿时聚焦于孙坚。孙坚从容应答:\"末将自河东赶来,故与他将不同路。\"
\"河东?\"杨彪神色骤变。
群臣闻言,皆露惊色:
\"文台竟是从河东星夜赶来?\"
\"这...怎会比其他各路兵马更快抵达?\"
朝臣们虽不通军务,却也知道自河东南渡抵洛并非易事。孙坚竟能率先赶到?
孙坚从容不迫道:
\"全凭帐下谋士运筹帷幄。\"
\"我军本驻河东,军师见董卓按兵不动,料定南面恐生变故,便建议我军南下。\"
\"后见董贼驱使百姓西迁,军师断定其欲迁都,遂献计派兵至瀍河上游筑坝,以截击迁都之敌。\"
\"此事本是推测,故未敢轻报。直至昨日见洛阳火起,方知军师所料不差,遂急行军至涧河阻击董卓,方有昨夜之战。\"
众诸侯闻之骇然。
又是那位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