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寻道 > 第168章 乾坤问道 道自分明

第168章 乾坤问道 道自分明(2/2)

目录

“此乃引动天地之势,顺应自然,化攻于无形。”李寻解释道。

玄璜长老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乾坤宗功法,无论是剑诀、阵道还是炼气法门,都强调严谨的周天炼体运转,精确的能量控制,追求的是将天地灵气炼化为最精纯的乾坤真气,继而爆发出开山断岳般的威力。李寻这种近乎“道法自然”、借势卸力的法门,在他们看来,显得有些……取巧乃至空泛,缺乏根基与爆发。

随后,玄璜长老又询问李寻若担任客卿,将如何为弟子讲法,传授何种道理。

李寻思索片刻,道:“道在寻常,草木枯荣是道,溪流奔涌是道,人心喜怒亦是道。授徒当先明其心,见其性,引导其感悟自身与天地之联系,明了阴阳平衡、刚柔并济之理,而非囿于固定招式与心法……”

这番话,若在隐谷或鬼谷,自是至理。但在乾坤宗听来,却显得过于空泛,缺乏具体的、可循序渐进的修炼步骤,更难以与乾坤宗那些威力巨大、体系严谨的阵法、炼体功法直接融合。玄璜长老的眉头越皱越紧。

镇山在一旁看得心急,忍不住插言道:“玄璜师兄,李道友之道虽与我宗略有差异,但其境界高远,或许能为我宗带来新的……”

玄璜长老抬手制止了他,目光重新落回李寻身上,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语气依旧客气,却带上了明确的疏离:“李道友修为精深,见解独特,令人佩服。然我乾坤宗客卿长老之位,非仅凭修为境界即可担任。需与宗门核心功法相契,方能共参大道,协御外魔。道友之道,博大精深,却失之缥缈,恐难与我宗世代传承之阵法、功法相融,形成合力。再者,客卿亦需承担为内门乃至真传弟子讲法、授徒之责,道友之法……意境高远,恐寻常弟子难悟其妙,根基不稳者,更易迷失方向。”

话语委婉,意思却明确无比:你的道,很好,但不适合我们乾坤宗。我们需要的,是能立刻融入体系、提升即战力的力量,而非需要漫长岁月去领悟的“自然之道”。

杨敏在一旁,清晰地感受到了那隐晦的排斥与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审视,心中不由升起一股不忿。在她看来,乾坤宗固步自封,不识真金。她刚要开口,却被李寻以眼神温和而坚定地制止。

李寻面色依旧平静,心中并无太多失落或波澜。经过隐谷的沉淀,他早已不是那个渴望被大宗门认可、需要依附大树的少年。乾坤宗的拒绝,反而像一面镜子,让他更清晰地照见自身——他的“道”,源于道家和阴阳家,成于混元,本就是独特的,无法,也不必强行纳入任何现有的框架。强求反而失了本真。

他站起身,对着玄璜长老和一脸尴尬、欲言又止的镇山拱了拱手,语气平和如初:“多谢玄璜长老坦言相告。人各有道,宗有宗规。既无缘法,不便强求。告辞。”

说罢,对杨敏微微点头,转身便向阁外走去。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镇山长老连忙跟上,一路送到考功阁外,脸上满是歉意和几分不好意思:“李道友,杨道友,这……唉,老夫本想……没想到玄璜师兄他……实在是抱歉,没能帮上忙。”他搓着手,显得有些局促。

李寻停下脚步,对镇岳真诚地笑了笑:“镇山长老不必如此。引荐之情,李某心领。此事无关对错,只是道不同尔。长老热心,李某感激不尽。”

镇山见李寻如此豁达,心中愧疚稍减,但仍觉过意不去,一直将二人送到了山门之外。

离开乾坤宗那宏伟的白玉石山门,回头望去,云海之中的仙家气象依旧壮丽,却已与他们再无干系。山风拂来,带着远离喧嚣的清新。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杨敏挽住他的手臂,语气坚定,眼中没有丝毫气馁,反而有种解脱般的明亮,“他们的路是山巅的宫殿,我们的路,是这脚下的万里山河。本就不在别人的屋檐下。”

李寻握了握她的手,点头,目光投向远方苍茫而充满生机与苦难的大地,眼神清澈而坚定:“嗯。道,在脚下。魔患,不会因我们不在乾坤宗而消失。走吧,敏儿,去做我们该做之事。”

第一次尝试融入正统顶尖势力的受挫,未曾动摇他们的心志,反而如同一次淬火,更加坚定了他们独立前行的决心与对自身道路的认同。他们的舞台,从来不是哪一家哪一派的庭院,而是这片广袤无垠、等待着他们去守护、去涤荡的人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