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天降魔石·始皇帝薨(2/2)
“他率领着最后的忠诚力量——包括我阴阳家、部分公输家、墨家、法家以及誓死效忠的兵家将士,直奔魔气爆发的核心区域,也是那些魔门败类聚集之地。同时儒家、道家、农家等诸子百家能战之有德之士几乎倾巢而出相应始皇号召。那是一场……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惨烈大战。”
她的声音低沉下去,仿佛不忍回忆那血与火的终末:“魔门利用魔气催生出恐怖的魔物,扭曲了山川地脉,甚至引动了部分天外魔石的力量。而被魔化的百家败类,他们施展出的手段,诡谲歹毒,远超寻常,将原本用于济世的学问化为了屠戮的邪法。忠诚于帝国的百家之士与军队,则为了守护封印,前赴后继,死战不退。”
“战场上,符文的光芒与魔气的黑雾交织碰撞,雷霆与毒火肆虐,机关兽与魔化怪物撕咬在一起,剑罡刀气与邪术诡法相互湮灭……每一刻都有生命在消逝,有传承在断绝。最终,凭借始皇帝以燃烧生命本源为代价,催动传国玉玺和残存的帝国气运,发出了至强一击,终于将聚集的剩余的魔族主力尽数歼灭,新成立的魔门高层也大多伏诛。”
“……代价是,”杨敏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凉,“随行的忠诚百家精英,几乎伤亡殆尽。许多学派的核心传承就此断绝。而更让人绝望的是……始皇帝,这位以一己之力镇压一个时代,不惜以国运为祭守护华夏的帝王,也在那一战之后……油尽灯枯,猝然崩逝于沙丘。”
李寻默然,他能想象到,在得知皇帝崩逝,而守护封印的核心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的那一刻,对于残存的忠诚之士是何等的天塌地陷。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帝王,更是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最大的依仗。
“始皇帝骤逝,封印力量因失去最重要的主持者而再次衰减。而魔门虽遭重创,却未根除,残党隐匿更深。忠诚的百家幸存者们,带着残缺的传承和沉重的使命,被迫转入暗中。”杨敏继续叙述着后续,“他们一方面要继续监视、对抗残余的魔气与魔门势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帝国崩溃后的乱世中保存火种。”
“汉初,魔门残存势力利用乱世民不聊生、人心惶惶的机会,暗中发展,秦时的魔门又死灰复燃,并且形成了多个门派如阳极宗、血煞宗和阴魔宗等。而忠诚的百家之士,在汉初休养生息的背景下,尚能在朝野间活动,试图以另一种方式影响天下,继续履行守护之责。但这种情况,在汉武帝时期被彻底改变。”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李寻接话道,他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是的,”杨敏叹息一声,“这一政策,固然有巩固统治的需要,但客观上,却断绝了百家学说在朝堂和主流社会的生存空间。那些依旧怀着守护使命的百家传人,眼见在朝堂之上已无法施展抱负,甚至可能因学说‘异端’而遭到迫害。为了保存传承,继续在暗中与魔门抗衡,监视骊山封印,他们不得不彻底脱离世俗,携带着先祖的典籍与秘法,远遁深山老林,寻找灵脉汇聚之地,建立基业,潜心修炼。”
“于是,”她总结道,“这些隐入山林的百家有志之士,逐渐演化成了后世所谓的‘仙门’或‘仙宗’。他们继承了上古的修炼法门,以除魔卫道、守护苍生为己任。而当年那些背叛了初衷,投靠魔魂力量的百家败类及其传人,则形成了‘魔门’。双方延续着自秦末便开始的正邪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持续着那场始于上古、关乎命运的隐秘战争。”
雨,不知何时渐渐停了。云层散开,露出一弯清冷的月亮,将朦胧的清辉洒向湿漉漉的大地。河水平静地流淌,仿佛刚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从未发生过。
但李寻知道,一切都不同了。他知道了骊山陵寝下镇压的不仅是始皇的遗骸,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壮与牺牲;知道了所谓的仙魔之争,其根源竟如此深远;知道了自己手中的《阴阳玄功》,承载的不仅是力量,更可能是一份自秦时便传下的责任。
他看着月光下杨敏清丽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今夜之后,他的世界,将不再是那个简单纯粹的少年人的世界了。他仿佛看到,一条蜿蜒曲折、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在他脚下缓缓展开,通向那被历史迷雾笼罩的、未知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