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信任危机,再次降临(1/2)
星河湾项目核心团队内部评审会的前一天,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了空气。林薇提出的以“情感连接”为核心的方案框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团队内部巨大的分歧。
以设计总监为首的革新派认为这个概念极具前瞻性,能赋予冰冷的建筑以灵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以成本部和部分资深项目经理为首的保守派则强烈反对,认为概念过于虚无缥缈,落地风险高,且可能大幅提升前期成本和后期运营难度,坚持主张采用更稳妥、利润测算更清晰的传统高端商业综合体模式。
会议室内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薇作为概念的主要提出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据理力争,用详实的市场调研数据、用户心理学分析以及初步的可行性推演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言辞清晰,逻辑缜密。然而,固有的思维定式和对于未知风险的恐惧,让保守派们难以接受。
“林秘书,想法是好的,但做生意不是搞艺术创作,我们要对集团的投入负责!”一位资深项目经理语气强硬。
“正是因为要对投入负责,才更需要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林薇毫不退缩,目光沉静,“情感共鸣带来的用户粘性和品牌溢价,从长期来看,回报远超初期投入的边际成本。”
顾夜琛坐在主位,沉默地听着双方的辩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看不出喜怒。他的目光偶尔扫过林薇,看到她眼底的坚持和因为激烈讨论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眼神深邃。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顾夜琛的助理匆匆走进来,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并递上了一个没有署名的牛皮纸文件袋。
顾夜琛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接过文件袋,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抬手制止了现场的争论。
“方案框架的争论暂且搁置。各位先按照现有思路,完善各自负责部分的细节。散会。”他声音冷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人虽然疑惑,但还是依言散去。
林薇整理着面前的资料,心中隐隐有些不安。那个文件袋,以及顾夜琛瞬间变得冷硬的神色,都透着一股不祥的预感。
她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回到工位,还没来得及坐下,内线电话就尖锐地响了起来——是顾夜琛。
“进来。”他的声音透过听筒,比会议时更加冰冷,甚至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
林薇的心沉了下去。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总裁办公室的门。
顾夜琛站在办公桌后,那个打开的牛皮纸文件袋就扔在桌面上,里面散落出几张照片和几份打印的文件。他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前倾,用一种极度冰冷、审视的目光盯着她,仿佛要将她彻底看穿。
“解释一下。”他没有任何铺垫,直接拿起一张照片,甩到林薇面前的桌面上。
照片是在一家高级餐厅的包厢外,角度刁钻,清晰地拍到了林薇和沈哲先后进入包厢的背影,时间戳正是前几天晚上,她以个人名义回请沈哲,感谢他之前的提醒和邀请,并明确拒绝了挖角的那次见面。
紧接着,他又甩过来几张打印的银行流水截图(显然是伪造的,但做得相当逼真),显示有一个与林薇账户信息相似的匿名账户,在近期收到过几笔来自海外空壳公司的汇款,金额不小。
最后,是一份分析报告,言之凿凿地“推测”林薇将顾氏星河湾项目的部分核心构思和策略,“泄露”给了竞争对手沈哲,并收取了巨额“咨询费”。
证据链看似完整,时间点卡得精准,直指林薇利用职务之便,与竞争对手进行利益输送,出卖公司机密!
“林薇,我倒是小看你了。”顾夜琛的声音带着刺骨的寒意,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把你纳入核心团队,给你信任和机会,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和沈哲暗通款曲,把顾氏的战略当作你攀高枝的垫脚石?”
这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若换做常人,早已惊慌失措。
林薇看着桌上那些精心伪造的“证据”,心脏在最初的震惊后,迅速被一股冰冷的怒意取代。又是这种手段!匿名信、流言蜚语、现在更是升级到了伪造金融证据!幕后之人为了除掉她,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她抬起头,目光毫不避让地迎上顾夜琛充满怀疑和愤怒的视线,声音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讽:“顾总,您是在审问我吗?基于这些漏洞百出的伪造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