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合同漏洞百出,总裁您确定(1/2)
连续几次交锋落于下风,顾夜琛表面的怒火似乎平息了些,但那种被冒犯、被挑战的感觉,如同暗火在他心底灼烧。他不再使用过于直白的侮辱性语言,也不再轻易尝试模糊公私边界的情感操控,而是将刁难更多地融入了“正常”的工作流程中,试图在专业领域找回绝对的掌控感。
这天上午,顾夜琛将一份文件随意地丢在林薇的办公桌上,发出不轻不重的响声。
“十分钟后,和‘启明科技’的张总在会议室A签约。你把这份合同最后核对一遍,没问题就送过去,全程跟进。”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但眼神里带着一种冷眼旁观的审视。
林薇拿起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合同,快速翻阅起来。仅仅看了前几页,她的眉头就微微蹙起。越往后看,她的神色越发凝重。
这份关于新技术授权的合同,条款看似常规,但仔细推敲,却在几个关键节点设置了极其不利于顾氏的陷阱。授权范围定义模糊,存在被对方扩大解释的风险;付款节点与交付成果挂钩不清晰,可能导致顾氏资金付出后无法获得对等保障;最致命的是,争议解决条款竟然指定了一个在地域和程序上都对“启明科技”极为有利的仲裁机构,一旦发生纠纷,顾氏将陷入被动。
这根本不是一份严谨的商务合同,更像是一份……请君入瓮的草稿。以顾夜琛的商业头脑和顾氏法务团队的水平,绝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唯一的解释是,这是顾夜琛给她设下的一个新圈套。
他或许是想看她是否会盲目执行命令,一旦将来合同出事,就可以将责任完全推给她这个“最后核对者”;或者,他想看她能否发现问题,如果她指出问题,他就可以用“质疑上级决策”、“不懂商业妥协艺术”来打压她;如果她发现不了问题直接执行,那日后更可以借此彻底否定她的专业能力。
进退维谷,左右都是坑。
林薇合上合同,抬头看向正准备转身回办公室的顾夜琛,声音清晰地说道:“顾总,这份合同存在几个重大法律和商业风险,我认为需要立刻暂停签署流程,并召集法务和业务部门紧急修订。”
顾夜琛脚步顿住,缓缓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于“果然如此”的冷嘲。“哦?重大风险?林秘书,你的法律素养什么时候这么高了?还是说,你又在凭个人臆测,质疑公司和我的判断?”
他又开始尝试用身份和资历来压人。
林薇没有被他带偏节奏,她拿起合同,直接翻到有问题的页码,走到顾夜琛面前,语气专业而笃定:
“顾总,并非臆测。请看第三条第二款,关于‘独家使用权’的定义,‘在约定领域内’这个表述过于宽泛,对方完全可以解释为涵盖我们未来可能拓展的所有相关衍生领域,这将极大限制我们自身的业务灵活性。”
“再看付款条款,首付款比例过高,且与核心代码库的完整交付脱钩,仅以‘初步调试通过’为标准,风险敞口过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她将合同翻到最后一页,指尖点在那行不起眼的争议解决条款上,“指定的华南国际仲裁中心,历来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倾向于保护技术授权方,也就是‘启明科技’。选择这个机构,等于未战先怯,放弃了我们在地利和程序上的潜在优势。”
她条分缕析,每一个指出的问题都切中要害,逻辑清晰,让人无法反驳。
顾夜琛沉默地听着,眼神变幻不定。他当然知道这些漏洞的存在,这本就是他授意法务“略微”放松标准拟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林薇。但他没想到,她不仅看出了问题,还能如此精准、迅速地分析出背后的风险和潜在后果。这份敏锐和专业,远超他接触过的任何一名秘书,甚至不输于一些初级法务。
就在这时,前台通知,“启明科技”的张总已经到了会议室。
顾夜琛深深地看了林薇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他没有肯定她的发现,也没有否定,只是漠然地说:“客户已经到了,难道要让对方干等,看我们顾氏内部连份合同都定不下来吗?”
这是施压,用客户和公司形象来迫使她妥协。
若是寻常秘书,到了这一步,恐怕早已压力倍增,不敢再多言。
但林薇只是微微颔首:“我明白。请顾总先接待张总,我会将识别出的核心风险点整理成简要清单,五分钟后送到会议室,供您参考。同时,建议立刻通知法务总监待命,以备不时之需。”
她没有硬顶着要求立刻取消会议,而是给出了一个更务实、更能维护局面的解决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