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 > 第13章

第13章(1/2)

目录

难道就是这只鸟带来的?

此时,老爷子已满怀期待地取下鸽腿上的书信,迅速展开。

他心中藏着一个不曾说出的念头——

那位神医,为何会收藏着大孙儿时的玩具?

是否曾与大孙见过?

每思及此,心中便是一震,不敢深想。

他怕又一次失望,怕承受不起那结果。

但疑虑既生,便再难放下。

信中首句便攫住了他的注意:

“解题开门,洪灾可解。”

“除稻麦外,其余粮食皆来自海外,乃新种,可丰富大明食粮。”

“愿我大明,永绝饥馑之苦。”

“宝山中更有矿物开采之法……”

“愿我大明,再无寒冻之困。”

短短数行,朱元璋越读越惊。

“新种粮食”四字更是让他激动难抑——

蓝玉带回的那袋粮食,想必就是这些新种。

若能推广,天灾之下,或可少饿死许多百姓。

他太了解百姓最需要什么。

至于“无冻馁之患”,又是何意?

正思量间,目光落至最后一行,

心中期待,已如火焰般炽烈燃起。

“心中困惑,门后自有分晓!”

门后?

难道是那个疑问?

雄英?

“蓝玉,还愣着做什么?”

此时,皇上心急如焚,目光直直望向蓝玉。

而蓝玉却面带苦笑。

他确实想不起来了。

还是解缙机敏,连忙转向百官解释道:

“臣等随皇爷寻访神医——也就是那位山中隐士时,曾见到自元末乱世便封存的一百多万石粮食!”

“但神医留下三道题,答对方能开启粮仓。”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一百多万石?”

“亩产不过一两石,这怎么可能!”

“简直抵得上整个州府的储备了!”

“莫不是戏弄我等……”

“君无戏言!”皇上肃然开口,“湖广布政司隐瞒灾情,谁能解出此题,救黎民于水火,这布政使之位便由他接任!”

什么?

百官闻言振奋,不少人恍然大悟。

这定是那位神秘高人的手笔!

他究竟是何人?

初次是字谜,如今又是解题。

莫非将天下人皆当作棋局中的棋子?

此时解缙朗声宣读:

【首题:竹夫人寿宴,席间燃七十三盏灯烛,满室生辉。忽有风至,吹灭三盏;再起风,又灭六盏。】

【问:尚余几盏?】

题目既出,群臣争相应答。

一位翰林学士抢先道:“此题简单!七十三减三再减六,尚余六十四盏!”

众官闻言皆扼腕:“如此浅显,竟被抢先了!”

不料御案上的信鸽忽然摇头鸣叫。

“不对?”皇上会意,环视群臣,“可还有人要答?”

“这怎会不对?分明是九盏烛灭啊!”

黄子澄与齐泰相视蹙眉。

解缙提醒道:“依前次谜题来看,答案定有玄机。”

然而群臣苦思无果。

皇上见状遂道:“诸位先回府细想,可携门生,功劳仍记在诸位名下。”

百官领命告退,神色各异。

可就在此时。

一道怯生生的声音,从朱彪身后轻轻传来。

若不仔细听,几乎难以察觉。

“皇爷爷,我知道答案了。”

说话的是一直低着头、显得懦弱胆怯的朱允熥!

百官驻足!

朱元璋也转过头,诧异地看向这个自己素来关注不多的孙儿。

“你说什么?”

“我说我知道答案了。”

朱允熥鼓起勇气,

突然上前一步,

望向那只信鸽。

他的声音微颤,这位向来深居简出、继承顺位实际高于朱允炆的三皇孙,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

展露出他的锋芒。

“九盏!”

“咕!”

.........

.........

“九盏!”

少年带着颤抖的话音刚落,

四周群臣尚未反应过来,

朱元璋肩头的信鸽,便极通人性地点了点头,

接着发出一声响亮的鸣叫。

咕!

霎时间,百官哗然!

“什么?”

“答对了?”

“怎么会是九盏?”

“这答案是如何得出的?”

户部尚书杨宪瞪大眼睛,只觉脑中一片混乱。

他怎么算,也算不出九盏这个结果。

朱允炆更是愣在当场。

他万万没想到,

这个答案竟出自他一直忽略、毫不在意的朱允熥之口。

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

此刻,

面色苍白的朱彪也望向朱允熥。

就连朱元璋也面露好奇:

“允熥,你这九盏,是怎么得来的?”

见皇爷爷亲自发问,

朱允炆趁机插话:“三弟,你这答案该不会是蒙的吧?”

从未被众人如此注视的朱允熥,

神情紧张,满脸通红,

连手指都微微颤抖。

但听到朱允炆带刺的质疑,

他红着脸立刻回应:

“当然不是蒙的。”

“皇爷爷,这道题其实很简单。”

“从一开始,就已经给出了线索。”

朱元璋“哦”了一声,“简单?此话怎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