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芒般战斗(1/2)
1945年3月底,腊戌以北,新一军前指。
腊戌这座缅北最后的日军堡垒,已被中国驻印军从北、东、西三面紧紧包围,攻城战火日趋白热化。在城东北方向,一个名为芒般(ongpan)的据点,因其控制着通往腊戍东北门户的一条要道,且地势较高,能俯瞰部分外围阵地,成为了必须拔除的眼中钉。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在地图前,指着芒般的位置,对麾下骁将、新38师师长李鸿说道:“芒般不拿下,我军在城东北的展开就始终受其掣肘,侧翼亦感威胁。据侦察,此处驻有日军一个加强中队,或许还有从前方溃退下来的散兵,他们利用芒般高地和村落的寺庙、坚固房屋,构筑了多层防御。虽是据点,却是块硬骨头。”
李鸿目光坚定,沉声应道:“军座放心,管他什么骨头,我新38师的牙口,啃得动!我让114团(刚经历南道战斗,稍作休整补充)上,他们熟悉这边地形和鬼子路数。”
“好!”孙立人点头,“着114团,配属师属山炮营一个连、工兵一个排,限期两日,攻克芒般!扫清我军东北翼障碍!”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鸿敬礼,转身离去。
114团团长高战云上校接到命令,不敢怠慢。尽管部队刚刚经历南道恶战,略显疲惫,但士气依旧高昂。他首先派出了一个精干的侦察排,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排长带队,前往芒般外围摸清敌情。
侦察排利用夜色和丛林掩护,悄然接近芒般。然而,日军在此处的警戒异常严密,不仅设置了外围哨卡,还在必经之路上布设了诡雷和竹签阵。侦察排在一处林间小路不慎触发诡雷,爆炸声引来了日军巡逻队,双方发生短暂交火。侦察排凭借精湛的战术且战且退,虽击毙数名日军,但自身也牺牲两人,伤数人,未能深入核心区域,只带回了芒般外围防御严密、日军警惕性很高的初步情报。
高战云听取汇报后,眉头紧锁:“鬼子学乖了,看来芒般这块骨头,比南道还难啃。强攻代价太大,必须想想办法。”
高战云与团部参谋仔细研究地图和有限的情报,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主攻,炮兵开路”的战术。
正面(北面):由一营负责,进行佯攻和火力牵制,吸引日军主力注意力。
主攻方向(西北侧):由二营负责,这里地形相对复杂,植被茂密,日军防御可能相对薄弱。二营将配属团主力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工兵排。
侧应(东北侧):由三营一个连负责,伺机而动,牵制可能增援主阵地的日军。
炮兵:师属山炮连和团属迫击炮连,集中火力,优先摧毁已探明的日军明确火力点和高地上的坚固工事,并为步兵冲击提供徐进弹幕掩护。
高战云特别强调:“炮火准备要猛、要准!步兵要紧跟炸点,不能给鬼子喘息之机!各营连通讯必须畅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