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搞钱传奇 > 第4章 咸阳宫“搞钱天团”:秦始皇是如何把大秦腰包撑足的?

第4章 咸阳宫“搞钱天团”:秦始皇是如何把大秦腰包撑足的?(2/2)

目录

“都被豪强攥着当摇钱树!”钱紧拍着小册子叹气,“臣去年去齐国查过,田氏大族占着渤海盐场,往盐里掺沙子,一把盐能换半匹布;赵国赵氏更黑,农民买把锄头,得花半袋粮食的钱。他们赚得粮仓堆不下,朝廷想征点盐铁税,他们就说‘盐场是祖传的,凭啥缴税’——陛下您说气人不?”

李斯适时开口:“臣请奏,把盐场、铁铺全收归朝廷管!官府派工匠煮盐,保证不掺沙;派铁匠铸铁器,价钱比豪强便宜三成。”

“陛下您算笔账!”钱紧扒拉着算盘珠子响,“天下有三千万户,一户一月吃两斤盐、三年换一把锄头。按官价算,一斤盐赚两文钱,一把锄头赚十文钱——一个月光盐就能赚六千万文,一年就是七亿多!这钱流水似的往国库流,还怕填不上长城的窟窿?”

赵高也笑:“昨儿个老奴去市集,见卖菜的王大娘买了官盐,攥着盐袋跟人说‘以前豪强的盐掺沙,炒个菜得放一大把;现在官盐干净,少放点儿就咸,一月能省三十文,够给小孙子买块糖吃’!老百姓乐意买,国库能不鼓吗?”

嬴政摩挲着盐碗,点头道:“盐铁归官,这招够稳!钱紧,你这账算得明白,赏你两串秦半两。”

有了赚钱的法子,嬴政却还有顾虑:“钱要赚,事也得办。长城得有人修,粮草得运到前线,光有钱不够。”

李斯早展开地图,钱紧凑过去,用手指顺着咸阳往外划:“陛下您看,咱从咸阳修三条‘驰道’——东到齐鲁,北到九原,南到楚地。这路宽五十步,车马能并排走,就像现在的‘高速路’!以前江南的粮运到关中,得走三个月,路上还得防劫匪、防雨天,运十石粮能损耗三石;驰道修通了,一个月就到,损耗只够一石——粮运得快又省,关中粮价能降一半,老百姓买得起粮,种粮的人就多,朝廷的田税也能多收三成!”

他又指向地图南边的长江、珠江:“再修条灵渠,把这两条河连起来。南边的珍珠、象牙顺着渠运到中原,能卖大价钱;中原的铁器、盐运到南边,又是一笔赚头。上次征百越,士兵缺粮差点退兵,就是因为路不通——灵渠一修,粮草跟着军队走,打仗有底气,还能顺便把南边的货拉回来卖,这不就是‘打仗赚钱两头顾’?”

“那人呢?总不能让驰道空着、荒地闲着吧?”嬴政问。

“早给陛下安排好了!”钱紧翻着小册子念,“六国刚灭时,不少流民没地种,天天在路边讨饭。臣让他们去开垦关中荒地——朝廷给地、给种子,他们种出粮,一半自己吃,一半交公。这样一来,流民有活干不闹事,朝廷还多了田税,一举两得!”

“还有那些六国豪强!”李斯补充,“他们在原地占着万亩良田,手里攥着金山银山,还总想着造反。臣计划把他们迁到咸阳来,土地收归朝廷,家产也得带来——既断了他们造反的根基,又把财富攥在咱手里,咸阳的商铺、作坊也能靠着这些豪强的钱热闹起来!”

嬴政俯身看着地图,驰道像血管一样绕着天下走,灵渠像条银带连起南北。他猛地站直身子,声音震得烛火晃:“李斯,驰道、灵渠立刻动工!钱紧,给朕算好每一笔账,别让一个子儿浪费!赵高,盐铁官营的章程,三日之内呈上来!”

夜色深了,咸阳宫的烛火还亮着。钱紧趴在案上拨算盘,珠子响得噼里啪啦;李斯在旁修改章程,笔尖划过竹简沙沙响。嬴政看着案上的秦半两钱范,忽然笑了——有这“搞钱天团”在,大秦的腰包,迟早得鼓得装不下!

钱紧算完最后一笔账,抬头冲嬴政咧嘴:“陛下您放心,按这三招干,不出三年,国库的钱能堆到房梁,粮食能囤满三个粮仓,到时候您修长城、拓疆土,再也不用愁没钱花!”

我们的祖龙都曾为钱发愁,可见,钱这个东西,真是,……妙不可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