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不能忘本(2/2)
第二天,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妇人正低声议论:“听说这粮是送的,可又听那几个男娃娃们说……”
“嘘!善人不愿留名,咱们心里记着就行!”
这些妇人没敢去过黑市,但并不是不知道粮食这么多,估计也就黑市才能有了。
可不敢多说,虽然这是好事,但也怕别人再牵扯到,给好心人带去麻烦。
粮食是好心人给的,但也多亏了那些同志,要不然这个冬天难熬了!
大海蹲在墙根,拿着刚做出来的窝窝头,心里暗自嘀咕:他们这几天折腾,不赚一分钱,还倒贴力气,图啥?
兄弟们冒着雪崩风险跑夜路,板车陷进雪坑时,他亲眼见老大挥汗如雨地推车,嘴里还喊着“亏得起”。
这买卖,咋算都划不来。
可当他抬头,正撞见隔壁王婶颤巍巍地接过粮袋,还有邻居大娘领粮时露出的笑。
他狠狠咬了一大口窝窝头,忽然咧嘴笑了:图的就是这个!
大海把窝窝头咽下,心头滚烫。
命比钱重。
生意做久了,差点都忘本了。
大雪后的几日,岭县各村陆陆续续收到粮。
傅清嫣未再过问后续,她知道,刘东他们正踏着冒雪前行。
那些糙米熬成了稠粥,杂面擀成了薄饼,白菜萝卜切碎了腌在陶缸里,面条在铁锅里煮出袅袅香气。
二丫和狗娃围着筐里的红薯打转,咯咯笑嚷:“有红薯烤着吃咯!”
王家媳妇用傅清嫣给的大米熬米汤,甜丝丝的香气飘出半里地;李家老汉把红薯埋进灶灰,烤得皮焦瓤甜,分给村口讨饭的娃;柱子娘用盐渍的白菜做了酸菜。
更令人动容的是,各村自发组织起来,将多余的粮分给孤寡老人,孩童们捧着烤红薯挨家挨户送暖,邻里间互借盐腌菜……
司晏从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宝贝你看,外面开始化雪了。”
她回身一笑,眼底映着晨曦:“是啊,春天快来了。”
时间如雪融化般无声流淌。
元旦前夕,岭县街头挂起了红灯笼。
秀秀家的小院早早地热闹起来,屋檐下挂着新腌的腊肉,秀秀一早便起来帮忙,她穿着红棉袄,辫子梳得整齐,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一边在灶台前添柴,一边不时地望向门外。
母亲王英在案板上剁着肉馅,刀剁在木板上的“咚咚”声格外清脆,父亲张家平正往桌上摆碗筷,一家人都为今天的定亲忙活。
“秀秀,别老往外瞅,仔细柴火灰沾了新衣裳。”
王英笑着打趣,手里的动作却不停。
秀秀抿嘴一笑,低声嘟囔:“陈越哥昨天说,他妈今天要从海市过来下聘,我总得看看准备的够不够周全。”
她说着,又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舌舔着铁锅,锅里炖的肉汤咕嘟咕嘟响,香气顺着门缝飘了出去,引来隔壁家孩子探头张望。
巷口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清脆又急促。
秀秀的心跳猛地快了几分,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