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惊雷过后(2/2)
他们要求我们必须限期缉拿凶徒,予以严惩,并加倍保证在京外侨之绝对安全。
否则,和约之事恐生变故,甚至不排除再次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秩序。”
“必要措施?都已经打进紫禁城了,他们还想怎么措施?”
奕劻听李鸿章如此说脸色更加难看,他喘了口粗气,“这鬼军什么时候进的京城?步军统领衙门、尚虞司都是一群饭桶吗!”
李鸿章摇摇头,昏黄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踪迹全无,宛若鬼魅。王爷,如今追查元凶并非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是如何安抚洋人,确保和谈不至中断。
洋人虽愤怒,但其核心仍在利益——赔款、割地、条约特权。
他们亦不愿看到局面彻底失控,导致其在华利益受损。
如今之势,犹如烈马脱缰,我等既不能过于软弱,任洋人提条件,亦不能强硬顶撞,激化矛盾。
关键在于……如何将这桩血案,转化为谈判桌上的些许筹码,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筹码。”
奕劻闻言,眉头紧锁:“你的意思是……”
“或许可向洋人陈明,此等悍匪亦是我朝廷心腹大患,民间怨气沸腾至此。
若和约条件过于严苛,恐滋生更多此类鬼军,届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此话需说得极为委婉,意在稍减其锋芒,而非真正威胁。”
李鸿章叹了口气,疲惫地揉着眉心:“总之,你我如今如履薄冰,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这鬼军,是危机,或许……也是一丝微不足道的转机?
就看你我如何操舟了。”
奕劻沉默良久,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窗外,京城依旧喧嚣,而两位大清重臣的心,却沉甸甸地。
各国公使、指挥官也紧急聚在一起。抢掠的财宝尚未定案,如今墨白那血淋淋的警告如尖刀般刺入他们的心头。
“我们寸步不能让,否则大清国一旦看到希望,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罗刹公使格尔思态度强硬。他恨死了这个魔鬼,但也怕的要命!
联军从塘沽登陆,为祸最烈就是罗刹军队,所过之处见人即开枪,见村庄即放火。
百姓惨遭杀戮者达数十万人,老人、妇女和儿童也无所幸免。
北塘本有万户人家,劫后只剩下三千户。
塘沽当时是一个有着五万多人口的城镇,后来成了一片废墟。
新河是一千二百多户的大村庄,被烧去了一半。
军粮城那时有三、四百户,包括杨台、苗街、刘台、李台等五个村子,罗刹军队烧杀抢掠把它毁灭了一大半。
杨台因靠近铁路,房屋全部被毁。
从大直沽到盐坨相距七华里多,中间的田庄、唐家口、小王庄、大平庄、李公楼、纪家楼等村庄,被烧得一干二净。
罗刹军有一种癖性,就是毁灭大清。
无所不取地抢劫和盲目地破坏,也是罗刹特有的一种本性。
他们需要以掠夺和抢劫支持和补充他们的军需。
从军械火药到金银财宝,从大米白面到蔬菜家禽,从牲畜车辆到衣物,无一不在他们抢劫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