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苔原生变,前路之引(1/2)
微光苔原上那脸盆大小的“净土”,虽然范围微不足道,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晨露部落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消息传回,大祭司亲自以意念远观确认后,沉默了许久,最终只传来两个字:“善哉。”
这简单的评价,却代表了森之民最高层的认可。林核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警惕和观察的“异域旅者”,而是真正被视为可能帮助林地渡过危机的潜在盟友。
接下来的数日,林核以微光苔原的异变节点为基地,继续着他的规则编译实验。他不再满足于修复一小块区域,而是开始尝试扩大“净土”的范围,并研究如何使修复效果更持久。
过程依旧艰难且充满风险。扩大修复范围意味着需要同时处理更多相互关联的规则碎片,精神力的消耗和规则反噬的压力成倍增加。有几次,他植入的“反制规则”与节点内固有的污染规则产生了剧烈冲突,险些引发小范围的规则崩溃,幸亏他及时撤回了干预,并依靠外部的稳定锚点和自身强横的精神力强行稳住局势。
然而,失败与风险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这些冲突的分析,林核对规则碎片的联动机制、此界底层规则的“韧性”和“排异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逐渐调整编译策略,从最初的“强行修补”转变为更巧妙的“引导疏解”和“规则替代”。
所谓“引导疏解”,即不完全清除规则碎片,而是利用编译技巧,在碎片形成的污染网络中开辟出微小的、允许生命之息通过的“安全通道”;而“规则替代”,则是在局部区域,用自己的编译出的、蕴含微弱“生长”与“循环”意蕴的规则符文,暂时覆盖掉原有的“停滞”符文,虽然无法根除碎片,却能有效抑制其污染,并为生命之息的回归创造条件。
这两种方式对精神力的消耗相对较小,稳定性也更高。在他的努力下,微光苔原节点中心的灰黑色区域,以极其缓慢但确实可见的速度缩小着,那片“净土”的面积扩大了数倍,并且有微弱的新生苔藓开始在边缘区域萌发。
这一变化让随行的森之民战士们振奋不已。他们看向林核的目光中,敬畏与感激交织。薇菈更是几乎每天都守在一旁,既是护卫,也是学生,如饥似渴地观察和学习着林核处理规则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虽然她无法理解具体的编译过程,但那种对能量和规则本质的深刻洞察力,让她受益匪浅。
这天傍晚,林核结束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编译实验,正闭目调息,恢复着消耗的精神力。薇菈坐在他不远处,手中把玩着一片刚刚从修复区域边缘采集到的、散发着微弱荧光的嫩绿苔藓,眼神有些出神。
“林核旅者,”她忽然轻声开口,打破了寂静,“按照你的方法,如果……如果资源足够,时间足够,是否有可能,让所有被‘沉寂之屑’侵蚀的土地,都恢复生机?”
林核缓缓睁开眼,看着远处天际那轮稍大的、散发着清冷银辉的异界月亮,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
“很难。”他的声音平静而客观,“我目前的方法,类似于‘精耕细作’,效率太低,且极度依赖我的个人能力。对于泣语林地那样规模庞大、规则异变已深的节点,恐怕力有未逮。更不用说,那些规则碎片似乎还在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底层渗透出来。不堵住源头,修复永远赶不上破坏。”
薇菈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振作起来:“至少,你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指明了方向。以前,我们面对‘荒寂之地’的扩张,只能被动防御,眼睁睁看着家园被蚕食。现在,我们至少知道了问题出在规则层面,并且有了对抗的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