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开元盛世(1/2)
“李隆基在位初期,一心励精图治,政治方面,重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良才贤相,大力整顿吏治,精简冗余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广纳天下英才,着提升了朝堂行政效率。”
“经济方面,他锐意改革漕运体系、推广开元通宝,积极鼓励农耕生产,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人口一度增至八千万左右。”
“文化方面,他极力倡导文艺发展,先后涌现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等流传千古的文坛巨匠,诗歌、绘画和音乐领域都达到了巅峰,长安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文化中心。”
稍作停歇后,秦鸢继续说道:“军事方面,设立节度使制度,初期有效的防御了突厥、吐蕃和契丹等外患的侵扰,高仙芝远征帕米尔,更是极大的拓展了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同时,他又推动府兵制向募兵制转变,大幅增强军队的专业性,最终开创了唐朝,也是华夏封建史上最为璀璨的盛世--开元盛世。”
天幕画面中,开元盛世的繁华如同一副流光溢彩的盛世长卷,徐徐展开,朱雀大街车水马龙,各国商贾、使臣与士人摩肩接踵,东市与西市百货汇集,西域的珠宝、波斯的织毯与江南的瓷器交相辉映,交易昼夜不绝,乡间田野,稻米流脂,粟米金黄,仓廪丰实,道路上,满载货物的驼队与漕船络绎于途,将四方物产输往帝国的每个角落,《霓裳羽衣曲》仙音缭绕,舞姿翩跹,寺庙的钟声与坊市的喧嚣交织,构成了一曲充满自信与活力的盛世华章。
看到如此盛景,不仅帝王将相们心潮澎湃,各朝各代的百姓也都一脸的向往,无不羡慕生在开元年间的那些人。
“甚好。”
望着天幕,嬴政难得的勾起了唇角,这就是他理想中的盛世,虽然目前大秦还远远达不到,但他一定会努力,开创一个比开元更加辉煌的盛世。
“啧啧···李二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子孙夺回江山就算了,居然还能还能开创如此盛世。”
刘邦砸吧着嘴酸溜溜的说道,不过,仔细看的话,他的眼底是藏着笑意的,总归,这也是华夏的盛世不是?
“好!”
刘彻激动的一跃而起,凝望盛世画面的双眼精光四射,华夏如此强盛,作为老祖宗,他也与有荣焉,不过,如果是他大汉开创的就更好了。
“原来,华夏还能如此富庶吗?”
刘秀不自觉的呢喃,跟开元盛世比起来,他那光武中兴简直不值一提。
隋文帝时空,杨坚扭头看看还蔫头耷脑跪在角落里的李渊,无奈的叹道:“你倒是好命,子孙后代一个比一个出息。”
说不难受是骗人的,要不是杨广瞎折腾,如此盛世或许就是属于他大隋的了。
“姨父···”
闻言,李渊露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表情,子孙出色他固然高兴,问题是,现在他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命呢,一个弄不好,今日过后,恐怕就没有李家了。
“二哥···”
贞观时空,李世民非但没有高兴,面色反而越发凝重,不自觉的捏紧了长孙皇后的手,直到听见她的痛呼,他才回过神:“抱歉,观音婢,朕没控制好自己。”
心疼的拉起她被捏红的手,李世民满心愧疚,不知道为什么,开元盛世越繁华,他心里就越不安,总觉得即将发生什么很不好的事情。。
“没事,二哥,别担心,如今天幕降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大概知道他在担心什么,长孙皇后温婉的笑了笑,并没有将手上那点儿痛楚放在心上。
“嗯。”
对上她含笑的眼眸,李世民用力的点点头,心里的担忧也稍微缓解了一些。
“还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