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181章 厅长任上的三把火

第181章 厅长任上的三把火(1/2)

目录

正式执掌西南省公安厅,沈青云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张扬,而是以一种更加沉稳、内敛的姿态,开始了他的厅长任期。他深知,作为一把手,视野需更宏观,决策需更审慎,但抓落实必须更深入、更具体。他的“火”,要烧在关键处,烧出实效。

情节一:整顿机关作风——从“门难进”到“事好办”

沈青云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出乎许多人意料。他没有立刻召集全省公安局长开会,也没有部署新的严打行动,而是带着厅办公室主任和督察总队负责人,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在省厅机关大楼内外“转悠”。

他观察上班迟到早退现象,发现虽不普遍,但确实存在;

他随机走进几个业务处室,以基层民警前来办事的名义,体验流程,发现有些审批环节依然繁琐,存在“中梗阻”;

他甚至去了一趟机关食堂,观察干警用餐情况和伙食标准。

几天后,一份由他亲自拟定提纲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厅机关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摆在了厅党委会上。规定极其细致:从严格上下班打卡、规范办公场所言行,到简化内部办事流程、明确文件流转时限,再到建立厅领导定期接待基层民警日制度、改善机关食堂伙食和用餐环境……

有些党委委员觉得这是“小事”,有点小题大做。

沈青云严肃地说:“同志们,机关作风无小事!我们要求基层规范执法、热情服务,如果连我们自己的门都难进、脸都难看、事都难办,我们有什么底气去要求的作风,直接关系到政令警令是否畅通,关系到基层民警的士气,更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形象!这件事,必须从厅党委自身抓起,从我沈青云抓起!”

他力排众议,强力推动这项规定完善后迅速下发执行,并由厅督察总队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定期通报。起初,一些习惯了松散节奏的机关干部感到不适应,但看到沈青云自己每天提前到岗,看到违规被通报者真的会被约谈、影响考评,风气开始悄然转变。基层民警来厅里办事,明显感觉流程顺畅了,接待热情了。这“第一把火”,看似温和,却烧向了积弊,重塑着机关的“精气神”。

情节二:深化禁毒战争——从“堵通道”到“断根源”

“边境风云”战役的胜利,并未让沈青云放松对禁毒工作的关注。他清楚,打掉一个“秃鹫”,还会有新的毒枭冒出来。在听取禁毒总队全面汇报后,他提出了新的思路:推动禁毒工作从“以堵为主”向“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源头治理”转变。

1.强化专业打击:他支持禁毒总队组建更精锐的“猎毒”特别行动队,专注于经营大要案件,深挖境内外毒枭和贩毒网络,力求打深打透。同时,加强与周边省份及边境邻国警方的跨境执法合作,建立更紧密的情报共享和联合行动机制。

2.重点整治涉毒贫困地区:他亲自带队,深入几个因历史原因涉毒问题较为突出的贫困村寨进行调研。看到一些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因贫穷而被动参与零星贩运,他心情沉重。回来后,他推动省厅与省扶贫办、司法厅、教育厅等部门联动,实施“禁毒+扶贫+普法+产业替代”的综合治理模式。派出公安驻村工作队,一方面严厉打击组织者,另一方面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劳务输出等合法产业,并开展持续的禁毒普法宣传。

3.创新预防宣传教育:他认为传统的说教式禁毒宣传效果有限,指示禁毒总队与宣传处、科信处合作,开发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互动性强的线上禁毒教育游戏和短视频;推动将禁毒知识更生动地融入学校课程;邀请成功戒毒的“过来人”组成宣讲团,用亲身经历警示世人。

这些举措,短期内或许看不到惊天动地的战果,却是在为西南的长治久安夯实根基。禁毒总队的同志感到,工作方向更清晰,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情节三:夯实基层基础——给派出所“减负赋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