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61章 借调市局

第61章 借调市局(2/2)

目录

沈青云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沉下心来,一头扎进了厚厚的卷宗里。他需要快速了解滨江市黑恶势力的现状、特点,以及前期扫黑工作的进展和难点。

几天下来,他发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滨江市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流动人口多,经济业态复杂,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依然存在。卷宗里记录了不少案件:有盘踞在建筑工地、砂石运输领域的“沙霸”、“石霸”;有控制部分农贸市场的“菜霸”、“市霸”;有通过“套路贷”非法敛财,进而暴力催收的犯罪团伙;还有渗透到娱乐场所,从事黄赌毒活动的恶势力。

这些案件,有的已经告破,但更多的线索查着查着就断了,或者抓到一些小鱼小虾,难以触及核心。许多卷宗里都隐约提到一个词——“保护伞”。虽然“老爷子”倒了,但谁又能保证,没有新的“保护伞”在暗中滋生?

一份关于城东“金湾娱乐城”多次被举报存在黄赌问题,但每次检查都“平安无事”的卷宗,引起了沈青云的特别注意。记录显示,最近一次联合检查前,似乎总有风声走漏

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终究是隔靴搔痒。沈青云决定走出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听一听真实的声音。他没有通知分局和派出所,只带了扫黑办一名刚参加工作、背景相对简单的年轻干警小陈当司机和记录员。

他们走访了被“市霸”欺压过的菜农,听他们哭诉如何被强行收取高额的“管理费”;他们暗访了曾被“套路贷”逼得差点家破人亡的小企业主,了解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他们甚至以普通顾客的身份,深夜进入“金湾娱乐城”外围的酒吧,感受那里的氛围。

在一处正在拆迁的城中村,沈青云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的儿子因为不愿接受极不合理的补偿条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打伤,至今躺在医院。老人拉着沈青云的手,老泪纵横:“政府要拆,我们支持,可总不能让我们活不下去啊!那帮人凶得很,派出所来了人也管不了……”

听着老人的哭诉,看着周围破败的环境和远处已经立起的豪华楼盘广告牌,沈青云的心情异常沉重。发展经济、城市更新是好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如何杜绝黑恶势力与不法商人、甚至与内部腐败分子勾结,侵吞国家与百姓利益?这是他这个扫黑办副主任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基层调研归来,沈青云对滨江市的扫黑除恶形势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他梳理思路,向周卫国局长和赵伟政委做了一次详细的汇报,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选择群众反映最强烈、背后可能涉及“保护伞”的几起典型案件,如“金湾娱乐城”问题和城东拆迁领域的涉黑线索,作为突破口,成立专案组,集中攻坚。

“沈助理的想法很好,切中要害。”赵伟率先表态,但话里有话,“不过,‘金湾’那边情况比较复杂,牵涉面广,调查起来阻力不会小。城东拆迁那块,更是利益纠缠,盘根错节。我们需要周密部署,找准切入点,避免打草惊蛇。”

周卫国局长沉吟片刻,一锤定音:“就按青云同志的意见办!成立两个秘密侦查专班,‘金湾’那边由赵政委你亲自牵头,拆迁领域的线索,由青云同志负责。要注意保密,证据要扎实,行动要果断!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我报告!”

走出局长办公室,沈青云知道,真正的较量开始了。在市局这个大舞台上,他不仅要与明处的黑恶势力斗,还要警惕暗处的“保护伞”,更要协调好内部复杂的关系。这对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仕途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练。

他站在市局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滨江市的繁华景象。这片繁华之下,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黑暗与不公?而他,即将手持法律的利剑,去涤荡这些污浊。

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