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暗度(1/2)
党校毕业,载誉而归。沈青云回到清源县,迎接他的不仅是干部们热情的笑脸,更有堆积如山的公务与潜藏在笑脸下的暗流。
省委主要领导在结业谈话时对他的勉励犹在耳边:“青云同志,基层是熔炉,也是试金石。大胆工作,省委支持敢于担当的干部。”这番话,既是定心丸,也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履新后的第一次县委常委会上,气氛看似和谐,却透着一丝异样。
新任县长罗文斌,是刚从市里空降下来的干部,据说背景深厚。他满面春风地肯定了沈青云在党校期间的工作交接安排,随后话锋一转:“沈书记,您在学习期间,我们按照既定方针稳步推进。目前有个情况,市里对咱们县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新要求,认为我们过于保守了。”
他递过来一份方案:“这是几家实力雄厚的企业联合提出的‘清源新城’开发计划,准备在城东新区投资三十个亿,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居住中心。一旦落地,我县的Gdp和财政收入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沈青云快速浏览着方案。投资额巨大,规划听起来很美,但核心区域涉及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其中一部分更是生态红线调整后争议地带。牵头企业,赫然是一家名为“鼎峰建设”的公司,注册地就在省城,成立时间不足一年,但资本金却雄厚得惊人。
“文斌同志,这个项目规模很大,涉及规划调整、土地征用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沈青云合上方案,语气平稳,“需要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民意听证,不能急于求成。”
罗文斌笑容不变:“当然,当然,一切按程序办。只是市里催得紧,机会不等人啊。沈书记,咱们清源底子薄,能引来这样的金凤凰不容易。”
常委会上,几位原本紧跟沈青云的常委,态度也变得有些暧昧,言语间对“巨大发展机遇”充满了向往。沈青云心头一沉,他离开不过两月,县里的风向似乎已经开始微妙转变。这不是狂风暴雨,而是温水煮蛙。
散会后,沈青云立即召见了李卫国。
“鼎峰建设,查!”沈青云言简意赅,“我要知道它的真实背景、资金来源,以及它和罗县长,还有省里那位刘秘书,有没有关联。”
李卫国面色凝重:“书记,您不在的时候,罗县长和市里、省里的一些老板接触频繁。另外,我们监控的那个境外号码,最近一个月,与县里一个新注册的空壳公司有过几次短暂联系,这个空壳公司的注册人,经查是个七十岁的农村老人,根本不知情。”
线索零碎,却都隐隐指向一个方向——对方正在用更隐蔽、更“合规”的方式卷土重来,试图通过庞大的投资和上层压力,撬开清源的防线。
晚上,沈青云与周晓卉通话。周晓卉的设计工作室业务拓展,对省城建筑圈的消息更加灵通。
“青云,鼎峰建设这个名字我听说过。”周晓卉语气担忧,“圈内传言他们拿项目手段很不一般,背景很深。而且,我听说他们最近在疯狂挖角有资质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似乎急着组建团队,像是在为什么大项目做准备。”
拼图又多了一块。沈青云确信,“新城开发”就是一个精心包装的陷阱,目的可能就是套取土地和政策资源,甚至进行新一轮的洗钱。
几天后,沈青云主持召开全县重点项目推进会。罗文斌力主将“清源新城”项目作为头号工程加快推进。
轮到沈青云总结时,他没有直接否定罗文斌,而是目光扫过全场,沉声道:“发展是硬道理,但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清源的优势在生态,根基在民生。任何项目,都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生态环保的底线、群众利益的底线、廉洁安全的底线!”
他语气陡然严厉:“特别是投资巨大的项目,更要瞪大眼睛,查清背景,核实资金!我们要的是真投资、实项目,绝不允许任何人打着投资的旗号,在清源搞圈地、搞投机、甚至搞非法勾当!”
他宣布成立由自己亲自担任组长的重大项目审核领导小组,对所有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实行“三重审核”,并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