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2)
近年来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军影视行业,各大平台对热门Ip的争夺日趋激烈。
相较于原创剧本,经过市场验证的Ip显然更受资本青睐。
不得不佩服贾老板的眼光,早在无人重视版权的年代就囤积了大量Ip,如今这些资源已成为乐时网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视频平台同样如此,稍有热度的Ip动辄就能卖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价。
这段时期堪称内容创作者的黄金时代,就像当年煤老板养活了一大批不入流的导演编剧一样。
孟浩偶尔会想,要是晚两年入行,何必辛苦拉投资,专心创作就能获得丰厚回报。
平台收购Ip后自然要物尽其用。
传统电视剧存在积压风险,而网剧制作成本低廉,只要能带来流量就不算亏本。
乐时网这两年也推出了不少自制剧,但成绩。真正拿得出手的,还是与弧光影视合作的项目。
作为平台方却要依赖制作公司撑场面,实在有些难堪。
更关键的是,这种单一依赖让乐时在内容方面受制于人。
事实确实如此,凭借出色的合作成绩,刘军在乐时文娱部门的话语权不断提升。
他也借此为弧光影视争取到诸多优待:更高的预算、优质的资源、快速的资金结算......
其他合作方的分成往往要分期半年到一年才能结清,而弧光最快三个月就能收到全款。
由于孟浩与甘微的交情,加上贾老板对弧光影视的偏爱,乐时网内部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成绩摆在眼前,再多抱怨也无济于事。
然而今年形势突变。甘微产后休养,贾老板常驻海外,关于“内容制作过度依赖单一合作方”的质疑逐渐浮出水面。经过董事会多次商议,乐时网决定在自制剧部门之外增设版权运营中心,一方面盘活积压的Ip资源,另一方面削弱弧光影视的影响力,防止未来出现“客大欺店”的局面。
作为同行,孟浩理解乐时网的考量。他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平台合作,不愿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商业场上各为其主,利益才是永恒的准则。
唯独刘军处境尴尬。原本由他掌控的领域被硬生生切走一块,任谁都难以咽下这口气。可惜愤怒归愤怒,身为高级打工人的他只能服从董事会决议。
电话里,刘军无奈叹息:“这话或许不厚道,但我现在巴不得那运营中心多搞砸几个项目。”
孟浩失笑。这正是外人眼中企业决策时常匪夷所思的原因——打工者与公司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
“随他们折腾吧。”刘而问道,“对了,你找我什么事?”
“差点被你带偏了。”孟浩回过神,“想打听乐时影业这轮融资的进展。”
话音未落,听筒突然陷入沉寂。片刻后传来脚步声与门锁轻响,刘军压低嗓音:“你周围没人吧?”
“在车里,就我一个。”孟浩被他慎重的态度感染,不由绷紧神经,“出什么状况了?”
刘军迟疑许久才开口:“最近有些风声……据说集团从去年起频繁融资,是因为财务状况出了问题。”
尽管早有猜测,孟浩仍眉心一跳:“财务造假?”
“哈,上市公司哪家没点水分?区别不过是程度深浅。”刘军苦笑,“我们这些所谓高管,不过是高薪傀儡罢了。但资金链紧张确有其事——你没发现这次项目预算有一半是用广告费抵充的吗?”
《法医秦明》四千万总成本中,乐时网承担的两千万仅有一千万是现金,余下皆以“乐视手机”“乐视tV”的广告植入抵扣。这与以往直接拨款的形式截然不同。
乐时网认为《法医秦明》热度不错,又有前作积累,现代都市题材很适合广告植入。
孟浩对此没太在意,作为制片人,资金到位就行。都市剧带广告植入很正常,这也是\"绿藤系列\"商业价值的体现。
但刘军话里话外透露,乐时网资金链可能出了问题,才需要额外补充收入。
\"现在都是些传言,具体情况不好说。融资的事你最好慎重考虑,钱没到手之前都不好说。\"刘军作为高管不便明说,只能委婉提醒。
孟浩会意:\"谢了刘哥,我懂。等拍完戏回京北,一定好好招待你。\"
\"咱们这交情还客气啥,\"刘军笑道,\"说不定以后还得靠你关照呢。\"
\"弧光正好缺个总经理,刘哥来了直接上任。\"
\"总经理就算了,有口饭吃就行。\"
闲聊几句后,两人结束通话。
孟浩收起笑容,眉头紧锁。看来对乐时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问题可能比想象中严重。
他立刻联系陈静,询问是否有审计或投资行业的朋友能打听乐时网的财务状况。
\"乐时网财务有问题?难怪我看他们年报总觉得不对劲,利润增长但纳税却是负数……\"
\"税还能是负数?\"孟浩不解。
陈静解释,这是企业预缴税款后,因实际盈利低或有抵扣项,导致多交税形成负数。通常是小公司或经营不善的企业才会出现,但乐时网财报一直很漂亮,这种情况很反常。
财报可以粉饰,但税务数据做不了假。看来乐时网的财务状况确实存疑,只是程度未知。
孟浩暗想必须尽快收回投资。记得秦岚提过有人询价股份,这两天得详细问问,合适就赶紧脱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