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2)
横竖人情已经欠下,演与不演并无差别。况且这也不算大事,日后总有回报的机会。
说来也怪,有时欠人情反倒能拉近关系。你来我往间,人脉便这样建立起来。
宋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可你之前的神情,似乎不太希望我接这部戏?\"
\"并非不愿,主要是剧本和角色设定......实在难以评价。\"
孟浩将剧情梗概娓娓道来。
宋秩听完怔住,眨了眨眼:\"所以我那个角色开场不久就出车祸领盒饭了?\"
\"没错。\"
\"哇——\"
她惊讶地张大嘴,一时语塞。这剧情走向确实出人意料。
此刻孟浩反而宽慰道:\"反正是个小配角,电影成败都与你无关,就当积累经验顺便赚钱。\"
对普通演员而言,不必过分挑剔剧本。多数作品只为片酬,每隔几年能有一两部代表作足矣。
比起这部粗制滥造的电影,不如期待《伪装者》。至少\"于曼丽\"这个角色颇具魅力。
拍摄地主要在广州,好在她戏份不多,应该不用忍受南方的酷暑。
谈完正事,两人重新并肩而坐。
\"孟浩。\"
宋秩轻声唤道。
\"怎么了?\"
\"嗯......\"
她本想询问复合之事,话到嘴边却迟疑了。现在提及似乎为时过早,毕竟重逢时日尚短。
还是再等等,让他重新爱上自己。
打定主意后,她话锋一转:\"你觉得我该离开人艺吗?\"
孟浩诧异:\"怎么突然这么想?\"
\"在剧院发展有限。排一场戏补贴微薄,耗时却要半月有余,不如出来闯荡。\"
这念头非她独有,剧院年轻演员多有同感。
早年影视业不景气时,演员片酬不高。剧院月薪一两千,外出拍戏数月才得万八千,老一辈觉得剧院安稳。
但如今影视行业热钱涌动,片酬节节攀升。像她这样的三四线演员,一部戏能赚十万八万,而剧院薪资仍停留在两三千。
舞台剧的演出没有影视剧那样的容错空间,必须一次到位,排练周期也更长。
在这种环境下,除非实在没有外部机会,演员们往往更愿意向外发展。
孟浩沉吟片刻,认真地说:\"这取决于你未来的规划。换作是我,会选择留下。\"
\"为什么?\"宋秩不解地问。
\"很简单,人艺这块招牌能为你打开更多可能性。\"孟浩解释道。
作为历史悠久的人民艺术剧院,人艺的资历就像演艺圈的\"党员证\"。这个身份最大的价值在于更容易获得正剧资源。
演艺圈存在明显的层级划分:央视正剧居于顶端,其次是历史剧、年代剧等严肃题材,接着是职场剧、家庭伦理剧,再往下是古装偶像剧。
最底层则是翻拍剧,比如反复重拍的金庸剧和《新红楼》这类作品,通常是新人入行的跳板。
演员往往从底层起步,逐步向上攀登。能够出演正剧不仅代表地位,更关乎重要奖项的角逐。而这些机会往往更看重官方认可度,这时人艺的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短期来看留在人艺可能影响发展,但从长远考虑,这个身份会带来很多优势。\"孟浩继续分析,\"我的建议是保留人艺编制,把影视或商务合约外包。每年只需抽出两三个月完成剧院演出任务,并不冲突。\"
宋秩仔细思量,觉得确实如此。要达到连这点时间都抽不出来的程度,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
\"那就听你的。\"她突然提议,\"要不我把合约签在你那边?\"
\"没问题,不过要等两个月。\"孟浩解释道,\"弧光正在筹备战略合作的经纪公司,预计年中正式运营。届时会有专业团队负责经纪、助理和法律事务。\"
特别是法律方面需要谨慎处理。由于宋秩是人艺正式员工,需要通过工作室或劳务合作等灵活形式规避相关规定。好在剧院对演员接外戏通常持宽容态度,只要完成基本演出任务就行。
\"好吧,我再等等。\"宋秩说着转移了话题,\"点外卖吧,我饿了。\"
孟浩笑着打趣:\"现在知道累了?昨晚是谁一直喊着'再来'的?\"
\"你倒是舒服了,我现在浑身都不自在。\"宋秩嗔怪道。
\"闭嘴!\"宋秩红着脸拧了他一把,\"我...我就是太久没运动,一时没适应。等我缓缓,晚上再战!\"
\"行啊。\"孟浩笑着将她打横抱起,\"要不先来点餐前甜点?外卖还得等会儿。\"
\"别碰...疼死了...你笑什么!有种等我恢复好再比划!\"
\"啧啧,嘴还挺硬。不过我就喜欢治嘴硬的。\"
\"哈哈哈我认输...别...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