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 > 第61章

第61章(2/2)

目录

弧光影视采取了多平台同步投放策略。在微博这类视频功能较简略的平台还好,但在乐时网、b站等支持弹幕的网站,屏幕瞬间被愤怒的弹幕淹没:

【这是在给鬼子唱戏?还笑得那么开心?】

【想表达什么?\"商女不知恨\"还是\"戏子无情\"?】

《灵魂摆渡》不是灵异题材吗?怎么突然变抗战剧了?】

【没看过第一季?\"北平一夜\"单元不也换了风格。】

【急什么?才刚开始就不能看完再评价?】

弹幕里充斥着质疑的声音,好在多数观众都追过《灵魂摆渡》第一季,有\"北平一夜\"这个前例在,大家仍对后续的反转抱有期待。

镜头缓缓推移,从小鬼子狰狞的面孔转向戏台另一侧——被按着跪倒的戏班众人。画面突然闪回:日军大佐将抵在老班主颈间,对着戏装女子狞笑:\"中国有句古话,谁说女子不如男。阁下若坚持不唱,我很乐意让整个戏班陪葬。\"

观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被胁迫登台。不少人认出戏装女子正是女主角黎沁的扮相。

当初拍摄\"赤伶\"单元时,导演组曾考虑由黎沁饰演\"玉兰\",后为避免与女主\"娅\"产生混淆而更换演员。这次制作推广曲V,孟浩特意启用原方案,既规避剧透风险,又能欣赏黎沁的昆曲扮相。

戏台上,黎沁水袖轻扬,吴侬软语伴着琵琶声流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出乎意料的是,开场竟是正宗昆曲唱段。那婉转的唱腔与华美的戏服相得益彰,连从未接触过戏曲的观众也沉醉其中。

弹幕短暂沸腾:

【传统戏曲居然这么惊艳】

【老祖宗的审美果然在线】

【重点明明是戏服...咳咳】

随着唱段结束,空灵的吟唱衔接起现代旋律:\"戏一折,水袖起落...\"

歌声渐起,画面闪回伶人的半生浮沉:从幼年学艺的艰辛,到名动梨园的荣光,最终定格在被迫为侵略者献艺的屈辱时刻。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跌宕,先前轻松的调侃化作压抑的愤懑。

剧中虽未直接展现烧杀掳掠的场景,但观众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仿佛亲眼目睹同胞们在枪口下遭受压迫与奴役的画面。

“……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位卑未敢忘忧国,说得真好!】

【总说‘戏子无情’,可历史上重情重义的‘戏子’比比皆是。】

【想起第一季那位老战士的话,那个年代的无名英雄实在太多!】

【敌人的承诺怎能轻信?即便唱完这场,戏班也难逃毒手。】

【……】

哀婉的歌声与剧情交织,唤醒了每位观众的家国情怀。

尽管戏台上下看似平静,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演出或许就是戏班与伶人们生命的终章。

旋律渐至,观众的情绪也随之紧绷,等待爆发的瞬间。歌声戛然而止,舞台上的女子也蓦然收声。

剧中,侵略者疑惑地望向戏台;屏幕外,观众屏息凝神,期待后续发展。

镜头聚焦女子,她笑意尽褪,目光如冰,透着刻骨恨意与决绝。

“!”

一声厉喝,火光冲天,吞噬了整个戏院。

原本瑟缩跪地的戏班众人骤然跃起,怒吼着扑向惊慌的敌人,即便面对枪口也毫无退缩。

他们并非不惜命,

但更誓要敌人偿命!

烈焰、枪响、嘶吼……直至一声轰鸣,画面归于寂静,唯余空荡的戏台。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赤伶》分前后两段,前半穿插剧情,后半完整呈现。

视频未毕,评论区已沸腾——

【本是来听歌,却像看了一部史诗!】

【家国大义,荡气回肠!竟只是网剧推广曲?】

【不愧是《灵魂摆渡》,立意秒杀同类!】

【这质感,确定不是正片剪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