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2/2)
实验剧场门前,张家宁朝匆匆赶来的孟浩挥手:\"这儿!\"
孟浩小跑上前,喘着气赔笑:\"劳烦师姐特意来接,实在过意不去。\"
\"小事。\"张家宁摆摆手,\"怎么迟了这么久?\"
\"唉,别提了。\"孟浩摇头,\"想着下雪会堵车,我天没亮就出门。结果忘了确认地址,顺着三环直奔东棉花胡同去了。\"
中戏原本只有南锣鼓巷旁的老校区,今年新建的昌平校区才投入使用,主要安排大一、大二新生。这次交流会重在给新生传授经验,地点自然设在新校区。
虽迟了些,倒也无妨。交流会本就不拘形式,新生来去自由,校友们分享的内容也全凭自愿,气氛很是宽松。
走进剧场,座无虚席。
校方虽说自愿参与,但考入中戏的学子,谁不怀揣明星梦?眼见今日到场的师兄师姐都是业内小有名气的人物,尤其表演系的学生更不愿错过机会。毕竟这个行当里,新生被剧组相中一炮而红的传说比比皆是,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孟浩随张家宁沿边廊走到首排落座,这一带都是受邀返校的毕业生。
环顾四周,还真认出几张熟面孔。有位戏文专业的师兄,比他高一级。倒非孟浩人脉广,只是能来交流会的多半已在行业站稳脚跟,而这类人当年在校时往往就是风云人物,各类活动露脸频繁,见得多了自然眼熟。
望着台上正在发言的人,孟浩低声问张家宁:\"这位是?\"
\"杨铭,我同届导演系的。\"张家宁答道,\"刚听他自我介绍,现在转行做经纪人了。\"
\"经纪人?\"这转行幅度倒出乎意料。
孟浩心头微动。他最近正琢磨经纪人的事,或许散会后能找机会聊聊。这也是交流会的另一重意义——为同行校友搭建人脉桥梁。
孟浩来得较迟,发言顺序自然靠后。好在众人发言简洁务实,省去了繁文缛节,流程推进得很快,不多时便轮到了他。
\",也是我校戏剧文学专业的杰出校友孟浩,为大家分享从业心得。\"
主持人的介绍声中,孟浩缓步登台。这是他近期第二次面对如此规模的观众,或许是少了刺眼的镜头,又或是积累了经验,比起上次国剧盛典时的紧绷,此刻他显得从容许多。
望着台下那些陌生却洋溢着热情的面孔,孟浩暗自感叹——那透着天真与莽撞的眼神,简直与他们当年如出一辙。
\"各位学弟学妹好,我是07级戏文系的孟浩,现在从事制片与编剧工作。\"他目光扫过观众席,\"我的作品,想必有人看过?\"
\"看过!当然!\"此起彼伏的应答声瞬间炸开,恰好印证了乐时网后台的用户画像分析。
\"刚才向老师了解过,今天到场以表演系同学为主,未来大多会走上演员道路。\"孟浩单刀直入,\"新人演员绕不开试镜环节,相关经验你们或许听过不少,但多半来自演员视角。今天我想从制片方角度,谈谈如何让选角导演对你们青眼有加。\"
面对母校后辈,孟浩毫无保留,将选角时的考量要点娓娓道来。这番独到见解果然引发强烈反响,毕竟鲜少有制片人愿意揭秘选角。
就连张家宁这类已毕业的表演系前辈,听到后半段专业内容时也不禁正襟危坐,专注记录。
持续十余分钟的分享临近尾声,孟浩突然话锋一转:\"以上技巧能提升同等条件下的胜算,但最终决定成败的另有关键。\"
\"是什么呀师兄?\"台下迫不及待地追问。
\"资源、背景、流量,以及人脉。\"他的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天气。
场下顿时动四起,但细想之下又无从反驳——这些潜规则本就存在,只是鲜少被地摊开。
。
熟悉《灵魂摆渡》和《心理罪》的观众会发现,许多演员来自本校表演系大三、大四学生。弧光影视的招募邮箱已向表演专业老师开放,欢迎有意向的同学投递试镜资料。
优秀制片人永远不会错过发掘新人的机会。
\"师哥,能现场报名吗?\"台下传来男生的喊声。
孟浩循声望去:\"当然,你叫什么?哪个年级?\"
\"屈初萧,大二。\"
\"好,大二屈初萧,记住了。\"孟浩点头。
男生喜出望外,周围同学投来艳羡的目光。早知如此,刚才就该主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