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2)
这个叫\"廖亚凡\"的角色身世坎坷,需要较强的表演功底。试镜很快结束,孟浩与赵妈妈确认了档期事宜。
\"导演叔叔再见,编剧哥哥再见。\"赵金麦乖巧道别。
目送母女离开,孟浩笑道:\"挺可爱的孩子。\"
\"再过几年都能演女主了,\"五百随口道,\"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红。\"不过童星能持续走红的终究凤毛麟角。
\"这三个你觉得谁合适?\"孟浩问。
五百分析道:\"第一个直接淘汰,没表演经验。赵金麦演技够但气质不符。我更倾向第二个蒋一一,童星出身,演技形象都契合。\"
孟浩陷入沉思。
正如五百所言,他也认为那个叫蒋一一的小女孩更为合适。她比赵金麦年长一岁,影视经验更是远超后者。
翻看她的试镜履历——新《天涯明月刀》中的\"小明月心\"、新《神雕侠侣》里的\"小郭芙\"、新《笑傲江湖》饰演\"小任盈盈\"……
每一部都是重磅作品!
\"那孩子确实不错……\"孟浩咂了咂嘴,\"但片酬太高了!\"
\"孟制片,咱们一集两百万的制作预算,难道还差这点片酬?\"五百有些无奈。
孟浩同样叹气:\"你是导演,自然不在乎开销,最后绞尽脑汁控制预算的可是我。\"
孟浩与五百在拍摄合作上一向默契,唯独在成本把控上常有分歧。
五百作为导演,总想用顶尖的演员、场景和道具,打造最完美的镜头。而身为制片人的孟浩更注重性价比,只要不影响质量,能省则省。
这不仅是他们的问题,更是全球导演与制片人之间的普遍矛盾。
没有制片的约束,导演可能沉迷创作,导致项目失控;而缺乏导演的坚持,制片又容易过度节省,影响作品质量。这两种角色本就相辅相成又相互制衡。
争论片刻后,孟浩最终让步:\"好吧,我去联系蒋一一的母亲,确认档期和片酬。合适就用她,不行再考虑赵金麦。\"
五百竖起拇指表示赞同。
孟浩暗自庆幸,这次预算还算宽裕,确实不必纠结一个小演员的费用。
初步敲定后,孟浩发了条微信。不久,李依桐微笑着走进来:\"各位老师好,我是李依桐,试镜角色是'拉拉队长'邓琳玥。\"
\"嗯?\"五百翻看试镜名单,似乎没有她的名字。
孟浩递过一份简历:\"临时增加的。\"
五百瞥了他一眼,没多说什么。接过简历扫了几眼,便让工作人员递上试镜剧本。
李依桐道谢后认真阅读起来。剧本只有一页,内容是男主因破案受挫及对女友记忆模糊而情绪低落,作为追求者的校花前来安慰。
情节简单,情绪单一,对专业演员来说不算难。但对仅上过一个月课的新人而言却非易事。
深呼吸平复心情。虽说是来积累经验,但临近表演,李依桐仍不免紧张。内心深处,她还抱着一丝期待:或许自己真有表演天赋,能通过试镜呢?
准备时间转瞬即逝。感觉状态调整得差不多,李依桐向导演组示意可以开始表演。
“需要人搭戏吗?”五百问。
“好,谢谢。”李依桐回答。
五百正打算叫工作人员帮忙,不料身旁的孟浩直接站了起来:“对戏的话,我来。”
见自家老板亲自上阵,在场的人更多是看热闹而非惊讶,毕竟平时可没机会见他下场演戏。
李依桐注意到孟浩的眼神,脸颊微热,但很快调整状态,重新投入角色。
五百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孟浩,心想如果他真有天赋,以后说不定能拉来客串个彩蛋角色。尽管欣赏孟浩的才华,但他总觉得这张脸不演戏实在可惜。
孟浩倒不在意周围的目光,他不喜欢镜头,但从不怯场。
他搬了把椅子坐到表演区,闭眼沉思片刻,随后绷起脸,微微低头,神情严肃。
现场一片寂静。
过了许久。
五百忍不住开口:“孟老师,准备好了就开始?”
孟浩抬头,一脸疑惑:“我已经在演了啊。”
五百愣住:“你演什么了?”
“表现男主的忧郁、挫败和无力感啊。”
五百:“……”
李依桐:“……”
五百抓了抓寸头,头皮发麻。他猜到孟浩不会演戏,但没想到能离谱到这种地步——这哪是忧郁?分明像在纠结“今天怎么又便秘”。
换作别人,他早骂了,可面对老板,他只能委婉道:“重点是试镜演员的表现,你按台词念就行。”
“行吧。”孟浩拿起剧本,还不忘小声对李依桐说:“本想帮你入戏的,现在只能靠你自己了。”
李依桐差点翻白眼——您这是在帮我出戏吧!
她深吸一口气,自己忽略孟浩,避免笑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