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这都快晌午了,他是进宫读书,还是进宫蹭饭的!(1/2)
朱元璋听到蓝玉等人竟然也出了力,而且现在还在城外忙碌着,脸上不由微微动容。
“梁国公确实长进了,就连傅友德和冯胜,都知道为咱分忧了……”
几人听着朱元璋的感慨,心中一片巨震。
哪怕是为这三人请赏的茹瑺,听到这话都露出吃惊之色。
咱们皇帝陛下,不是最忌讳武将擅权干政的吗?
想当年冯胜带兵出征,平乱结束,没有请旨就私自带兵回朝,差点被朱元璋看了脑袋!
要不是众多开国功臣为其求情,现在冯胜的坟头,估计早就长满青草了。
现在他们三个国公爷,不老老实实在家带着,竟然敢主动参与赈济灾民。
他们这是要干嘛?
有了军功还不够,还想在捞一把民心?
要知道,这种行为可是最容易被皇帝陛下忌讳的。
然而,现在陛下听到三位国公的行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欣慰的表情,这就让大殿中的三个尚书困惑了。
他们文官集团跟武将集团斗了二十年,好不容易在皇帝拉偏架的情况下,稍微取得点上风,搞不好会因为这件事而重新被武将踩在脚下。
陈宗礼和秦逵愤怒的瞪向茹瑺,并做了一个割袍断义的手势。
茹瑺虽然是兵部尚书,可仍属文官阵营。
这厮不思跟众文官一起压制武将,竟然还跟武将联手,简直就是文官之耻,斯文败类!
茹瑺见到两人这番做派,也是一脸的委屈。
毕竟,武将不管是私自结交大臣,还是行邀买人心之举,都是帝王的大忌。
他本来点出这仨人,是想给这仨人挖坑的,可谁知道陛下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啊!
朱元璋想了想,发现这三人都是位列国公之位,已经是赏无可赏了。
可他们这事干的确实漂亮,加之这三人,是他留给秦牧的臂膀,却也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因此,在斟酌许久后,朱元璋缓缓的开口。
“加封三位国公每人五百户,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
几人听到这个赏赐,心中稍微松了口气。
陛下只是赏赐封户,荫子。
而且荫的还是武职,并未给予他们三位国公实权。
这说明陛下心中,依然是坚定的执行重文抑武之策,并未因此事而动摇。
在想明白这点后,已经往边上挪了几步的陈宗礼,和秦逵,又悄悄的挪回来点。
只是看向茹瑺的眼神依然冰冷,恨不得生撕了这蠢货。
茹瑺听到这个赏赐,也悄悄擦了擦汗。
这赏赐还好,不算过分夸张。
本来国公爵位就有一定量的封地和庄户,陛下在加封五百户,无非就是每年多赚五百两银子而已。
至于锦衣卫千户,就更不用怕了。
这东西就是个勋爵,每个月多领一份俸禄而已。
锦衣卫干的就是监察百官的活,皇帝怎么可能让大臣之子进去任职?
可以说,锦衣卫从上到下,几乎全是没跟脚的人,是皇帝陛下从全国一百多万的卫所官军中抽调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锦衣卫的忠诚。
茹瑺见皇帝陛下连三个国公爷都封赏了,却迟迟不给秦牧赏赐,不由再次催促了下。
要知道,他之所以重点提及秦牧,就是为了隐晦的拍皇帝陛下马屁。
他为秦牧请赏之心越坚决,皇帝陛下心中就越爽!
毕竟,但凡是个人,有这么出色的大孙,都会开心炸开!
哪怕他贵为皇帝也不会例外!
“陛下,还有秦指挥使呢,您是不是把他给忘了,他可是此次赈灾的首功呀!”
果然,朱元璋听到茹瑺这番话,笑的嘴都咧到后脑勺了。
“咱对秦牧已经多加赏赐,此次他虽有微末之功,但却不宜多加封赏。”
“加之此子年幼,心性跳脱,不够沉稳,还是要压一压才好!”
“压一压?”
茹瑺听到这话,表情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恍然的表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陛下这是出于对秦牧的保护,不想让他引起有心人的嫉妒啊!
尤其是现在储位空悬,宫中诸皇子,以及边疆的藩王全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呢。
一旦让他们察觉陛下对秦牧过于优厚,定然会产生遐想。
届时,保不齐使出何等手段来夺嫡。
不说别的,单说现在的太子妃吕氏,不正暗戳戳的四处串联,为朱允炆铺路呢吗?
据说上次宫中宴饮,她还专门跟自家夫人聊了好一会儿,大有结儿女亲家的意思。
不过看皇帝陛下的态度,似乎更属意宫外那只啊!
不行,回去得跟自家夫人说一声,让她里太子妃远点。
万一站错了队,他们茹家可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茹瑺知道秦牧的身份,可陈宗礼和秦逵不知道啊。
这俩人听到皇帝陛下要“压一压”秦牧,震惊的登时瞪大了眼睛。
这是啥情况?
皇帝陛下竟然亲自压制皇长孙伴读,这是恶了皇长孙,还是恶了秦牧这厮?
还是说皇帝陛下对秦牧寄予厚望,想要磨练磨练他,将来让他成为皇长孙的左膀右臂?
这俩人展开了一系列的头脑风暴,觉得还是最后一种猜想的可能性最大。
毕竟,皇帝陛下对秦牧的欣赏可不是假的。
自打皇帝陛下看过秦牧的折子,这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两人想明白此事,也就不再纠结。
不管陛下赏赐秦牧也好,压制秦牧也罢,今天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他们户部和工部很丢人,很危险!
若是不能扳回一局,可能以后都要被兵部压制着!
工部尚书秦逵上前一步道。
“启禀陛下,臣经过多处走访,发现城内军民的房屋多有损坏,很多都被积雪给压塌。”
“就连城内的官仓、府衙,也有被积雪压塌之处。”
“臣已经派工部属员,前往各个里坊清点损毁房屋数量,等统计完成后立马会同工部官员商量对策,优先帮助居民修缮房屋,最后在着手修复压坏的府衙官仓等处。”
朱元璋听了工部尚书秦逵的话,不由满意的点点头。
尤其是他最后那句,优先修缮居民房屋之语,更是让他非常满意。
“秦爱卿是老成持重之人,工部交给你,咱是放心的。”
秦逵听到这话,心中不由一喜。
虽然被茹瑺那厮抢了风头,但他好歹在皇帝面前,给工部争回点面子!
工部尚书秦逵说完话,户部尚书陈宗礼也紧随其后。
“陛下,眼下城外的灾民虽然有了临时居所,吃饭也有了着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