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时代7(2/2)
就在这时,展馆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后,一束追光亮起,打在角落的展区。令人惊讶的是,原本灰暗的布料在精准的光线下仿佛活了过来——青黛色如同破晓的山影,深蓝色如同夜间的江水,那些独特的纹理在光影交错中呈现出立体的美感。
更令人惊叹的是,老周和几位老师傅手持特殊的便携灯源,站在不同角度照射着布料。随着灯光角度和色温的变化,布料的颜色也随之变幻,仿佛有了生命。
“这是...”张明锐皱起眉头。
岸山走上前,用流利的英语向聚集过来的观众解释:“真正的自然色彩是动态的,随着光线、角度、时间而变化。我们的‘山色有无’系列,追求的正是这种活的变化,而非一成不变的完美。”
她接过老周递来的一盏灯,亲自演示如何通过不同的光照,让同一块布料呈现出从晨曦到暮色的变化。观众们被这独特的展示吸引,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一位银发老者走近,仔细观看布料的变化。桐许认出他是业界极具影响力的评论家马提奥·贝尔纳迪。
“有趣,”贝尔纳迪用意大利语说,“你们不是在展示成品,而是在展示可能性。”
岸山用不太流利但清晰的意大利语回答:“正如自然本身,充满了无限可能。”
———
展示结束后的交流环节,“江水”系列成了热议的话题。多家买手店和设计师工作室表达了合作意向,其中就包括贝尔纳迪担任顾问的米兰顶级百货公司。
张明锐不知何时已经离开。桐许在展馆外的露台找到岸山,她正静静望着米兰的夜空。
“你什么时候学了意大利语?”桐许问。
岸山转头,眼里有淡淡的笑意:“这几个月晚上自学的。我想,至少要能讲述我们作品的故事。”
远处,米兰大教堂的尖顶在夜色中耸立,如同异国的山峦。两个来自富春江畔的女子,在这个遥远的城市,共同守护了一个关于色彩和记忆的梦想。
“老周他们去庆祝了,”桐许说,“每个人都很快乐。”
岸山点头:“我父亲如果知道,他坚持的植物染料能走上国际舞台,一定会很欣慰。”
“我父亲也是。”桐许轻声说,“他日记里写,曾经梦想让中国传统的工艺和美学被世界看见。”
露台的灯光柔和,照着岸山外套上那些深浅不一的青黛色。桐许忽然想起父亲日记的最后一页,那行她一直不太理解的话:“两岸连山,终有相逢时;同源之水,必汇聚入海。”
如今她似乎懂了——无论路途如何曲折,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终会找到它的归宿。
“回国后,张明锐不会轻易放弃。”桐许说。
“我知道。”岸山望向远方,“但今晚,让我们暂且忘记这些。”
米兰的夜空星光稀疏,城市的灯火却温暖明亮。桐许看着岸山的侧脸,忽然意识到,这一路走来,她们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合作伙伴。那些共同经历的挫折与突破,已在彼此之间织就了无形的纽带,如同那些布料上山与水相连的纹理,难以分割。
明天还有更多挑战,但此刻,站在异国的夜空下,她们只需享受这份短暂的宁静。灯火渐暖,照亮前路,也照见内心深处那些悄然生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