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 第267章 大明因何而死

第267章 大明因何而死(1/2)

目录

仇鸾的奏报终于送到了京师,上书‘大捷’!

京师。

奉天殿内,金碧辉煌,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

嘉靖帝高踞龙椅,面色蜡黄,眼神飘忽,似乎神游天外,对殿下的争吵充耳不闻。

然而,那看似浑浊的眼底深处,偶尔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陛下。”

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应龙手持笏板,须发皆张,声音激愤。

“臣弹劾咸宁侯仇鸾,身为剿贼副帅,屡次三番,阳奉阴违,谭督宪令其调拨粮草器械,其或以路途艰险推诿,或以库存不足搪塞,致使大军粮秣不济,器械匮乏,将士冻饿,士气低落,此乃贻误军机,其心可诛,恳请陛下,严惩此獠,以正军法。”

“哼!”

严嵩冷哼一声,慢悠悠出列,声音带着惯有的阴柔。

“邹御史此言差矣,仇侯爷忠心体国,人所共知,粮草器械乃军国重器,调拨转运岂是儿戏?需统筹全局,谨慎行事,谭督宪新官上任,急于求成,不察实情,动辄催逼,仇侯爷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况且......”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转厉,带着刻骨的讥讽。

“说到贻误军机,谭督宪身为主帅,统率数万大军,坐视河南府沦陷,丧师失地,辱没国威,此乃不赦之罪,其后更因指挥失当,致使大军粮草被劫,将士困顿,进退维谷,此等!!无能之辈,焉有脸面指责他人?”

他猛地提高音量,声音响彻大殿。

“反观咸宁侯仇鸾,虽为副帅,然心系社稷,勇担重任,亲率死士,冒风雪,踏险途,奇袭贼寇重镇‘黑风寨’,血战三昼夜,斩首贼寇三千余级,焚其粮仓,毁其巢穴,此乃惊天动地之大捷,一扫河南失陷之阴霾,振奋军心,扬我国威,此等!!忠勇无双,功勋卓著之臣,岂容宵小之辈肆意污蔑?”

严嵩身后,一众严党官员齐声附和。

“严阁老所言极是,仇侯爷国之柱石。”

“谭纶丧师辱国,罪该万死。”

“仇侯爷力挽狂澜,功在社稷。”

清流官员气得浑身发抖,纷纷出列反驳。

“一派胡言,河南府失陷,仇鸾难辞其咎。”

“黑风寨大捷?斩首三千?证据何在?”

“难不成是欺君罔上。”

一时间,朝堂之上,唾沫横飞,指责,谩骂,攻讦,如同市井泼妇骂街,哪里还有半分庙堂庄严?

清流与严党,如同两群争夺腐肉的鬣狗,撕咬不休,焦点早已不是如何剿灭黑袍贼寇,而是!!如何将对方置于死地,如何攫取更大的权力。

龙椅上,嘉靖帝微微睁开眼,浑浊的目光扫过下方争吵的群臣,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冰冷的弧度。

他需要的正是这种平衡,这种互相撕咬的平衡,唯有如此,他才能稳坐钓鱼台,才能安心修道,求取长生。

“够了。”

嘉靖帝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争吵。

“剿贼大事,容后再议,仇鸾斩获贼寇首级,既已验明正身,着即嘉奖,赐金百两,锦缎百匹,谭纶督师不力,致有河南之失,粮草之劫,着即申饬,戴罪立功,若再无功严惩不贷,退朝。”

说完,他不再理会群臣,在黄锦的搀扶下,起身拂袖而去,留下满殿面面相觑、心思各异的官员。

一场关乎国运的朝议,就在这党争倾轧、皇帝和稀泥中,草草收场,黑袍贼寇?河南危局?百姓死活?

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