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2/2)
唐敖的妻子林氏自从得知唐敖被降为秀才的消息后,就天天盼着他回来。后来收到家信,才知道丈夫虽然回了岭南,却因为郁闷生病,不好意思回故乡,已经跟着哥嫂上了海船,出海去了。林氏听了这话,担心丈夫受不了海上的辛苦,时常焦虑,就经常和女儿小山抱怨哥嫂;就连唐敏夫妇,也常常念叨这事。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年。
这天,唐小山因为想念父亲,闷坐着没事,随手写了一首思念父亲的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梦醒黄梁击唾壶,不归故里觅仙都。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松菊荒凉秋月淡,蓬莱缥缈客星孤。此身虽恨非男子,缩地能寻计可图。
小山写完,唐敏笑眯眯地走过来,看完诗,不禁点头说:“满肚子思念父亲的心意,句句都在纸上流露出来,没想到侄女的诗学近来进步这么大!最后一句意思虽好,但茫茫大海,去哪找呢?大概过不了多久,你父亲也就跟着你母舅回来了。”
小山站在一旁问:“今天叔父为什么满脸笑容?难道是得到父亲回来的消息了?”
唐敏说:“刚才我在学堂里看到一道恩诏,这可是盛世盛典,自古以来都少见。赶上这样的好时候,所以忍不住高兴。”
小山问:“是什么恩诏?难道是太后给天下的秀才都赏了官职,叔父从此可以做官了?”
唐敏笑着说:“要是把天下的秀才都拿去做官,那教书这行当就没人干了。你猜这道诏是因为什么发的?原来太后作为女皇帝,自古以来就少见,如今登基十多年,多次遇上大丰收,天下太平,明年正好是她七十大寿,所以特意降下十二条恩旨。至于给百官记功、增加科举录取名额这些,还有另外十多条恩旨,不在这道诏里。这十二条专门针对妇女,真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大恩典。”
小山说:“叔父有没有把诏书抄下来?”
唐敏说:“我因为这诏书有十二条之多,加上学堂里的朋友们都要争着看,就没抄下来。”
还好我逐条都记下来了。你先坐下,听我慢慢给你仔细说:
第一条:太后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凡是妇女一向有孝顺的行为,在家孝敬父母,出嫁后孝敬公婆,要是在闺房内外都有好名声,就让地方官调查上奏,赐给表彰的牌匾。
第二条:太后觉得“孝”“悌”都是做人的根本,但世人只知道妇女要以孝为主,却不提悌;而且自古以来,也没有对悌行的表彰。殊不知“悌”这个字,对妇女来说最关键,家庭是否和睦,往往和这有关,是万万不能少的。如果姑嫂之间、妯娌之间能和睦相处、同心同德,互相敬爱、彼此劝诫,这就是尽了悌道,查明后也会给予表彰。
第三条:太后认为“贞节”二字自古以来就被重视,凡是妇女一向坚守贞洁,苦苦守节,被侮辱却不屈服,气节刚烈值得称赞的,都会给予表彰。
第四条:太后因为长寿是五福之首,凡是妇女年纪到了七十岁,家里清白的,就赐给寿杖和牌匾。
第五条:太后觉得皇宫里的宫女,离开父母,长期住在深宫里,最是凄凉。现在下令查明,凡是入宫五年的,一律释放,听凭她们的父母自己选择婚配;以后选宫女和释放宫女,都以五年为期限。朝廷内外的臣民,凡是家里的婢女年纪在二十岁以上还没婚配的,就让她们的父母领回去,给她们找婆家;如果没有父母亲戚,就让主人代替她们选择婚配。
第六条:太后因为贫寒的老年妇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既没有亲戚可以依靠,又没有钱财来源,每逢饥寒交迫之时,只能坐着等死,实在让人同情。现在命令天下郡县建造养媪院。凡是妇女四十岁以上,没吃没穿,或者残疾多病、衰老体弱,贫困得无家可归的,允许她们报名进院,由官府供养,直到去世。
第七条:太后因为贫苦人家的幼女,有的因为缺衣少食,穷得养不起;有的因为疾病缠身,没钱医治,被丢弃在路边,或者被送进尼姑庵,又或者被卖去当歌女。种种苦楚,实在可怜。现在命令郡县建造“育女堂”。凡是幼女从婴儿到十几岁,不管有没有疾病残疾,要是家里穷得养不起,允许送到堂里,派奶妈照看;有愿意领回去抚养的,也听凭自愿。堂里抚养的这些女孩,等长到二十岁,每人酌情给嫁妆钱,由官府安排婚配。
第八条:太后因为妇女一生的衣食大多依靠丈夫,有那些丈夫去世后守寡的,既没有丈夫的衣食可以依靠,孤单一人,谁来体恤她们的饥寒。现在命令调查,凡是寡妇苦苦守节,家境贫寒的,不管有没有子女,每月酌情给生活费,来养活她们。
第九条:太后因为古礼规定“女子二十岁出嫁”。可贫苦人家,往往二十岁以上还没谈婚论嫁;甚至有的父母因为没钱置办嫁妆,贪图一点小利,把女儿卖给人当妾,或者卖到歌舞坊、妓院,真是太可怜了。现在下令调查,要是女子年满二十,家里确实贫寒,没钱办嫁妆,没法结婚的,就酌情给些嫁妆钱,让她们赶紧成婚。
第十条:太后觉得妇女得的各种病里,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这些,病情还缓和点;至于怀孕时、生完孩子后,还有难产这些情况,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两条人命。所以孙真人写《千金方》,特意把妇科放在最前面,这就像《易经》以乾坤为基础、《诗经》以《关雎》为首篇的意思,这事哪能忽视呢?可偏偏贫寒人家,一旦遇上这种情况,既没钱请医生,又买不起药,稍微耽误点时间,人就没救了。因为这去世的妇女,真不知道有多少。得赶紧广施大恩,命令天下郡县寻访名医,按地区远近设立妇科;还拿出御医进献的有效药方,配好药材,根据病症免费施舍。
第十一条:太后因为《礼记·内则》里有“不涉水就不撩起衣裳”的教诲,说的是妇女不到涉水的时候不会撩裙子,可见妇女的身体最该遮掩严密,她们的尸骨更不能暴露在外。要是贫寒人家,妇女去世后没钱买棺材,就让地方官查明,确实是赤贫的,给棺材安葬;如果有尸骨暴露在路上的,也马上装殓掩埋。
第十二条:太后觉得节孝妇女生前虽然得到表彰,但死后就渐渐没人知道了,实在可惜。特意施恩,让她们在地下也能有光彩,命令各郡县设立“节孝祠”。凡是妇女有节孝事迹的,不管生前有没有受过表彰,死后地方官查明后,允许把她们的牌位放进祠里,春秋两季,由官府主持祭祀。
你说这十二条恩诏是不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没想到这诏书刚发下去,太后因为看到苏蕙织的《璇玑图》回文诗,特别喜欢,就经常翻看,竟然从八百个字里读出两百多首诗,高兴得不得了,还亲自写了一篇序文。偏偏就从这《璇玑图》上引出一段新鲜事,这可是你们闺中千年难遇的机会。你说稀奇不稀奇?”说完,就把那篇序文拿了出来。
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唐敖到底去了哪里?这些事我们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