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观丽人女主定吉期 访良友老翁得凶信(2/2)
林之洋一听,就像头顶上炸了个响雷,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一响,魂都吓飞了。宫女们不由分说,就一起扶着他下楼,上了凤轿。林之洋被无数宫女簇拥着,来到正殿。国王这时候已经退朝了,殿里灯烛辉煌。宫女们扶着林之洋,他颤颤巍巍的,像一枝鲜花似的走到国王面前,只好弯着腰、拉着袖子,深深鞠躬行礼。各位王妃也上前叩贺。正要进宫,忽然听见外面吵吵嚷嚷,喊声不断,国王吓得又惊又疑。
原来这喊声,是唐敖用了计谋弄出来的。
唐敖从那天起就和多九公一起找林之洋的下落,找来找去,愣是一点消息都没有。这天两人分开行动去打听。唐敖找了半天,就回船上吃饭,正好碰上吕氏母女在哭,他还在劝着呢。
忽然见到多九公满头大汗地跑上船来,说:“今天费了好大劲,才把林兄的下落打听着了。”吕氏赶紧问:“我丈夫现在在哪儿?到底是死是活啊?”多九公说:“我问来问去,刚好碰到国舅府里的太监,才知道林兄因为国王看货时很喜欢,就被留在了宫里,还封了贵妃。就因为他脚大,国王还下令把脚缠好,再选个好日子成亲。现在脚已经缠好了,国王定在明天让他进宫。”
多九公话还没说完,吕氏已经哭得晕了过去。婉如一边哭,一边把吕氏叫醒。吕氏对着唐敖、多九公磕头,哭哭啼啼地请求:“姑爷、九公,救救我丈夫的命啊!”唐敖让兰音、婉如把吕氏扶起来。
多九公说:“我刚才求那个太监,请国舅帮我们转禀国王,情愿把船上的货全送给国王,好赎林兄出来。虽然太监帮着求了情,但国舅因为好日子已经定了,说什么也不能改,所以不肯转禀。我实在没办法,只能先回来。唐兄有什么好办法吗?”
唐敖急得想了半天,说:“现在好日子都到了,恐怕难改了。眼下只能写几张求情的呈子,到各个衙门去递。万一碰到正直的大臣,敢跟国王直说劝劝,能把舅兄救出来也说不定。除此之外,实在没别的办法了。”
吕氏说:“姑爷这个主意想得对!他们这么大的国家,当官的那么多,难道就没有忠臣吗?这呈子递上去,肯定能救我丈夫出来。就请姑爷多写几张,早点递过去!”
唐敖当时就写了求情的稿子,托多九公斟酌一下。两人又分头写了几张,怕耽误事,连饭都没吃,就马上进城去了。只要碰到衙门,就把呈子递进去。谁知里面的人看过之后,又把呈子退了出来,还说:“这不归我们衙门管,你到别的地方递去吧。”
他们一连跑了几十处衙门,全是这情况。两人饿着肚子跑到天黑,只能回船。吕氏问清情况,哭得死去活来。母女俩整整哭了一夜。唐敖听着,心里像被针扎一样难受。天渐渐亮了,他急得瞪着眼睛发呆,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多九公走过来说:“咱们与其在船上闷坐着,不如上岸去打听打听?万一吉期改了,也好另想办法啊。”唐敖说:“吉期就是今天,怎么可能改。就算改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多九公说:“要是能改个日子,咱们船上的货物钱财还不少,就算去邻近的国家,把船上所有东西都送给那国的国王,求他帮忙转圜。说不定他看在邻邦的面子上,不好推辞,放林兄出来也有可能。”
吕氏在里面听到这话,又带着眼泪出来说:“这主意好,求你们赶紧上岸打听吧!”唐敖只好答应,和多九公进了城。然后就听见四处都在传:今天国王要接王妃进宫,还释放了囚犯,官员们都去道贺了。两人听了,心里更觉得冰凉。多九公叹气说:“你听这话,还打听什么!只能回去劝劝她们了。现在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该如此啊。”唐敖说:“这两天我在船上想起舅兄的事,毕竟是至亲,心里早就像针扎一样;这时候回去,她们听见一点指望都没有,肯定哭得更厉害,听着那哭声,我怎么能安心待着。咱们还是在这儿逛逛,暂且躲一躲吧。”
多九公听后只好点头,两人又往前走去。不知不觉,天已经到了正午。多九公说:“这时候肚子饿得厉害,路边有个茶馆,咱们不如进去吃点点心,垫垫肚子也好。”说完,两人就进去找了个座位坐下,倒了两碗茶,点了两样点心。这时有个算命的走过来。唐敖一时没事干,就从签桶里抽了一支签,递了过去。
这又会发生啥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