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2/2)
俩人互相推让了半天,农夫只好从货里再拿了两样,抵了多给的银子才走。卖货的还在那儿念叨,说“给的银子多,拿的货少,这也太不公平了”。可农夫已经走远了,他也没办法。这时候正好有个乞丐路过,卖货的自言自语道:“这花子说不定就是以前爱占人便宜的人,这辈子才落得这地步。”一边说,一边把多出来的银子称了称,便全给了乞丐。
唐敖说:“这么看来,刚才这几桩买卖,不就是‘好让不争’的活例子吗?咱们也不用再打听了!去前面再逛逛,这么好的地方,看看风景,长长见识,多好。”
两人正说着,就看到路边过来两个老头,都是白头发红脸蛋,满脸喜气,举止文雅。唐敖一看就知道这两人不是普通人,便赶紧站在一旁。四人连忙互相拱手行礼,问了姓名。原来这两个老头都姓吴,是亲兄弟,一个叫吴之和,一个叫吴之祥。
唐敖说:“没想到二位老先生都是秦伯的后代,失敬失敬!”吴之和问:“请教二位是从哪里来的?到这儿来有什么事吗?”多九公说了自己的家乡和来这儿的缘由。
吴之祥躬身说:“原来是来自天朝的贵客!我早就听说天朝是圣人教化的地方,二位是天朝有学问的人,身份尊贵,今天能遇上,实在是三生有幸。刚才不知道二位驾到,没去迎接,还请多多包涵!”唐敖和多九公连忙说:“不敢不敢!”
吴之和说:“二位从天朝来,我作为东道主,想请二位喝杯茶,聊一会儿,不知道肯不肯赏脸?要是不嫌弃,我家就在附近,劳烦二位走一趟吧。”唐敖和多九公听了很高兴,就跟着吴氏兄弟一起往他们家走去。
没多大一会儿就到了吴家门前。只见两扇柴门,周围是篱笆墙,上面爬满了青藤和薜荔;门前有个池塘,塘里长满了菱角和莲花。进了柴门,吴氏兄弟把唐敖和多九公请到一间宽敞的厅堂,四人又互相行礼谦让着坐下。
厅里挂着国王赐的一块小匾额,写着“渭川别墅”。再往厅外看,四周都是翠竹,把这敞厅围得严严实实,显得特别清雅。这时,小童端来了茶。
唐敖问起吴氏兄弟的职业,才知道两人都是没担任实职的进士。多九公心里琢磨:“他们俩又不是大官,国王怎么会给他们题匾额呢?看来这俩人不一般啊。”
唐敖说:“我刚才和朋友一起欣赏贵地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真配得上‘君子’这两个字!”吴之和欠了欠身子说:“我们这地方地处偏远海边,百姓能懂点道理,都是受天朝文化教化的影响,能不犯错就已经是乡下人的福气了,可不敢担当‘君子’这两个字。至于天朝,那是有圣人的地方,自古以来圣人代代相传,礼乐教化早就被天下人敬仰,不用我们再多说。只是贵处向来有几件事,我们兄弟见识浅陋,好像不太明白。今天有幸遇到二位贤才,想请教一下,不知肯不肯指点?”
唐敖说:“老丈想问的,是国家大事,还是民间日常的事?”
吴之和说:“如今天朝有圣人当政,政治清明,国内外都受其恩惠,真是‘高大宽广,只有天最大,只有天朝能与之相比’。国家大事方面,我们在海边偏远之地,一点都不了解,不仅不敢说,也没什么好说的。今天想问的,是民间日常的事。”
唐敖说:“既然这样,就请您详细说说。只要我们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吴之和听了,接着就说了一番话。
吴之和到底说了什么话呢?又会有什么故事?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