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改了?朱元璋不要脸的马上改了!(2/2)
朱元璋也不管太子朱标的表情,只是说到这里,仿佛才偶然想起昨天的事。
他用一种轻描淡写,甚至带着点嫌弃的语气提到:“哦对了,昨天那个汉林,啊,就是那个在殿上胡说八道的家伙。虽然其心可诛,言语狂悖,但……嗯,倒也提醒了朕一点。”
百官立刻竖起耳朵,难道铺垫这么多,这皇帝转性了,真要检讨,能听进去汉林那厮那般放肆的谏言了?
非也!
答案立刻揭晓!
朱元璋努力让自己的表情显得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非被骂醒,他说话的内容又变了。
“他汉林说的什么‘逼良为娼’啊,什么‘活路’啊,哼,朕看都是屁话!混账逻辑!不过……他倒是让朕想到了,光靠严刑峻法震慑还不够,还得把规矩定得更明白点,让底下人知道,什么样的情况,可以酌情,怎么个酌情法!”
他终于图穷匕见,说出了真正的目的——
“所以,朕决定了!要重新厘定一下这考核的标准!”
“吏部!户部!工部!都给朕听好了!”朱元璋点名,声音恢弘,“即日起,会同中书省,给朕仔细研究!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比如是战乱初平啊,还是风调雨顺啊;是地广人稀啊,还是人多地少啊……皆要制定出不同的考核等次!”
“不能一概而论,得像看病开方子一样,对症下药!”
“你一个刚从元虏手里收复没两年的边塞苦寒之地,跟你一个鱼米之乡的江南水乡,能用一个标准吗?”
“你们这般官吏就是不想这种实际上的事……唉,朕意识到了,这话就是说,用一样的标准去对待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蠢!是官僚问题!”
他是毫不客气地骂着,仿佛这个“蠢”主意从来跟他没关系一样。
叶言当时也愣住了,然后这次倒是不笑了,可是内心——
‘真t不要脸了啊,朱元璋你这直接把一切推给底下人,然后明明是因为我分身汉林的言语点醒你,可你非要说……今天的改革,合着是你这皇帝自己想到的仁政?’
我滴妈!
真不要脸了?!
但这就是厚黑学的统治者样貌啊,这就是朱元璋的特点呀。
老朱一看一帮人拱手同意,他这才说后面更关键的话。
“朕!要给地方官留出据实陈情的通道!”
“遇到天灾人祸,确实完不成任务的,允许他们详细说明原因,由布政使司核实,报中枢审定后,可以酌情减免考评!”
“但有一条——必须实话实说!谁敢借机夸大灾情、逃避责任,罪加一等!”
“还有!”朱元璋继续发挥着他“举一反三”般的智慧,“于正!”
“臣在!”叶言马上操控于正出列。
“你的那个‘四不两直’法,很好!要继续用,要大用特用!以后这就是核定地方政绩真伪的利器!”
“朕派下去的人,不仅要查他们有没有贪腐,更要查他们上报的这些数目,到底有多少水分!要把这‘酌情’的尺度,给朕牢牢抓在朝廷手里!”
“臣遵旨!”于正躬身领命,操控他的叶言嘴角又不易察觉地微微一翘。
猜对了,朱元璋就是采纳了这波的一切建议,但这老朱非常好面子,直接把功劳和‘创意’源头说成了他自己的。
不要个大b脸!
百官表情也变的诡异起来,这朱元璋不要脸起来,倒是厉害,是真厉害,他说这些的时候,不害臊吗?
不过……
叶言和一些人,例如徐达、宋濂、刘伯温……都看向一侧的奋笔疾书的史官。
好,这下懂了。
他为的就是明史上记载的一句话啊。
朱元璋也明显看了那史官一眼,看到对方的动作,他才满意的点点头。
这也结束了这段看起来毫无营养,实际完全是用来粉饰他朱元璋名声的话语。
“总之,朕的意思就是——规矩是要严,但也不能不近人情!”
“朕认为,朝廷的考核要硬,但也得实事求是!今后,谁再敢欺瞒朕,那就是自寻死路!但谁要是因为实情困难,老老实实上报,朕也不会亏待他!”
“都听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
百官齐声应和,声音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也带着几分荒诞的敬意。
嗯,大伙都不傻了,皇帝这波操作,既维护了绝对的权威,又实质上做出了调整,堪称……滴水不漏,就是这过程,着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而这在退朝之后,百官三三两两走出奉天殿,不少人还在回味着刚才那一幕。
一位官员低声对同僚感慨:“陛下这……还真是圣心独运啊。明明就是汉林那话起了作用,偏要说得像是自己一夜之间悟透了大道理。”
同僚赶紧拽他袖子:“慎言!慎言!陛下能改,就是天下之福。至于这面子嘛……陛下高兴就好,高兴就好啊!”
而走回武英殿,朱元璋独自一人时看着窗外离去的百官身影,可算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这么一来,问题应该能解决不少吧?哼,朕早就该想到这层了!都怪底下那些蠢材,不懂变通!非要等朕来点破!”
他似乎完全忘记了昨日的暴怒,以及他能想到这层逻辑完全是叶言分身汉林的谩骂,尤其那句让他破防的“听不懂人话”……他脸上也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只是偶尔,例如当这减轻政绩要求的《据实陈情》的章程草案,摆上他案头时,他才会恍惚间想起那个被他打入天牢的硬骨头,然后突然没好气地哼一声:
“算你这厮运气好,话糙理不糙……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在诏狱里多待些时日,好好磨磨你那臭脾气吧!”
叶言是用太监分身听到了这句话……
“好家伙,汉林这号是真废了!这能出来都见鬼了。”
这大概就是此次文风弊案的结尾,不过也还完全没有结束……叶言更清楚朱元璋是被自己分身气糊涂了,这文书造假案还没去查呢,可查了就真没几个地方的人当官是干净的了。
“毕竟都是因为你朱元璋的要求苛刻,才导致大部分人去造假……嗯,那么此前想到的投献问题,趁此机会一起说了吧。”
文书造假问题就算被查出来,那被查出问题的官吏起身也不该死,那是朱元璋导致的……可投献问题,那查出来,有一个算一个,那和空印是一个级别的,真就该死了。
叶言摸着下巴,这次倒是不准备直接在早朝说了,他看了看和自己一同回东宫的太子朱标,表情微微一变。
先从朱标你这开始谈及此事……应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