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骂才更好使,老朱知道明天就得改!(2/2)
不是他的问题,是你朱标的问题吗?
“够了,你赶紧给朕退下吧,朕就想一个人静一静。”
“父皇……”
“退下!”朱元璋声音更大了,也不容置疑,“朕现在根本不想听任何人说话!任何人!”
朱标也深知他父亲的脾气,知道此刻再劝无益,只得重重磕了一个头,忧心忡忡地退了出去。
殿门也在朱标离开后再度轻轻合上。
朱元璋啊,他其实很清醒的,半响后更沉默了。
然后……
“听不懂人话……听不懂人话……”
他又下意识地磨着后槽牙,重复着这句让他恼火的骂言。
可奇怪的是,最初的暴怒如同潮水般退去后,一种极其荒谬的感觉,却像水底的礁石,慢慢浮了上来。
他,朱元璋,大明开国皇帝,刚刚在奉天殿上,被一个芝麻小官,用一句市井泼妇吵架似的“听不懂人话”,给噎得差点背过气去?
这……这他娘的算怎么回事?
想想都离谱!
他甚至可以想象,若是有朝一日这事载入史册,后世子孙读到——“帝怒,以镇纸掷之,吏笑对曰:‘陛下岂听不懂人话耶?’帝气结……”
就这种画面,那他子孙读到该是怎样的一副表情?
“噗……”
朱元璋竟都没忍住,从鼻子里喷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像是自嘲,又像自己都被这荒唐的联想给气笑了。
他抬手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一屁股坐回椅子上,感觉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
不是疲惫,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憋屈和好笑。
冷静下来想想,那汉林说的话,抛开那杀千刀的侮辱性言辞,内核难道真的一点道理都没有?
他制定的那些条条框框,他自己也知道有多严苛。
他出身贫寒,太知道底下办事的难处了,叶言及其分身总是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这么浅显的道理,他朱元璋能不懂?
他懂,他比谁都懂。
可为什么就是听不得一句“是你的要求出了问题”?
说白了,不就是面子两个字吗?
朱元璋沉默许久,最后拿起一份奏疏,却看不进去。
然后……
“朱元璋啊朱元璋,你提着脑袋打天下的时候,什么时候在乎过面子?”
“以前为了活着,乞丐也当过,和尚也当过……那时候能活命、能赢,就是最大的面子!怎么如今坐了江山,反而被这九五之尊的虚名给架起来了?”
太监分身听到此话后,走在去东宫的路上,叶言终于忍不住的掩嘴大笑。
朱元璋不傻啊?
废话!
同一时间。
老朱还想起汉林被拖出去时那副“老子说了真话死也值了”的滚刀肉模样,再想想自己刚才暴跳如雷,还一脚踢空对方差点摔着的窘态……
“呵……”朱元璋忍不住又低笑一声,摇了摇头,对着空荡荡的大殿,像是在对那个不存在的汉林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好你个汉林,你倒是痛快了,把咱架在火上烤……咱这皇帝,当得也忒么憋屈了点。”
他知道问题大概出在哪儿,也知道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就像叶言想的那样,稍微降低点不切实际的要求,给底下人一点喘息的空间,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甚至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的改革,反而能彰显他体恤臣工、从善如流的胸襟。
多好的一个台阶啊!
可偏偏,那汉林给了台阶……可特么就给一次啊?
他朱元璋刚愤怒完,你不能多说两句?
第二次给我个台阶能真的有那么困难?
你非但不给台阶,还直接抡起锤子把台阶砸了个稀巴烂,顺便指着自己的鼻子骂——眼瞎的看不到台阶!
这下好了,他朱元璋是下也下不来,站着又难受。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嘀咕了一句,不知是在骂汉林,还是在骂自己。
这句民间大俗话,此刻用在他这位洪武大帝身上,竟是如此的贴切,贴切到让他自己都觉得有点滑稽。
他缓缓俯身又从地上捡起一本奏章,拍去上面的灰尘。
那上面正是某地知府诉苦,言及新垦田亩数目难以完成的陈情。
看着那字里行间的难处,朱元璋沉默了。
杀一个汉林容易,可杀了之后呢?
问题依旧在那里。
而且,经此一闹,恐怕全天下都知道他洪武皇帝因为被臣子说中了痛处而杀人泄愤了。
这面子,是彻底找不回来了,反而会丢得更大。
“他娘的,明天就得改,不改更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