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94章 再加谏言限制,狠狠针对老胡!

第194章 再加谏言限制,狠狠针对老胡!(2/2)

目录

叶言瞬间意识到,你朱元璋是不是有病啊?

你这是不演的让我分身明白,你是要推着这分身于正去主动针对胡惟庸,你就是演出仿佛把分身当成自己人的感觉吗?

假的!

而且,是极为低劣的手段!

叶言是瞬间明白这点事,但也知道老朱思维没问题。

胡惟庸不修改章程,是因为章程本身就近乎无懈可击,他去改也不过画蛇添足,那是找死的低劣手段。

他这样的高官,丞相之资的古代大官,深知真正的战场不在章程,而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就在于‘人’上!

他是中书省的头子,他是能通过“审议”之权,或推荐听命于己的能干之人,或故意举荐平庸乃至有隙之人使审计失败,从而从根本上扭曲四不两直法的本意。

这点,胡惟庸并没有把朱元璋当傻子,他也不去刻意争什么,这深意也就在此,他也是特意让朱元璋很清楚这点的。

你朱元璋,你有能耐就去加限制,没能耐这法子你就不做,但做了……你就认这种可能!

胡惟庸也是狂啊!

这种狂是暗自的狂,建国初期,老朱还就真得捏着鼻子认命,不然大明怎么发展起来?

至于此刻嘛,叶言也不摆出那点明朱元璋推动‘分身针对老胡’的事实,只是假装让分身有些紧张的点点头,谨慎的去开口道:

“陛下明鉴万里。然,中书省审议本就是制度所定,胡政事关切人选,亦是其职责所在。”

“关键在于,最终钦定之权,在陛下手中,此才乃毋庸置疑之根本。”

嗯,朱元璋此刻更满意了,叶言所有分身至今不容易死的一点就是,在冒犯老朱之前,通过语言的艺术,总是能肯定某些事的本质,让朱元璋听的舒服。

对方也摆摆手,分身才继续说下去。

“陛下,且章程已明定,审计御史出京,一切行止只对陛下及都察院负责,其行踪、所见所闻,皆需以密折直奏御前,无需经由任何衙署。此正是‘四不两直’之精要所在,亦是防范权臣掣肘之核心壁垒。”

朱元璋却不在乎的点点头,这是人选确定后四不两直法能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他在乎的是这人选上的问题……

他懒得假装了,直接点明一点的讲:“于卿,话是这么说,理是这么个理。但若派出去的人,根子就是歪的,心就不正,就算制度再严,他们也能变着法子阳奉阴违,甚至互相勾结遮掩!”

“到那时,再直的影子,投下来也是歪的!此法既是你首倡,对于这人选之事,除却制度约束,你可还有别的想法?能确保刀锋始终锐利,且握在朕的手中吗?”

明牌询问!

叶言也不客气。

“陛下所虑,实乃根本之患。臣确有些浅见,除方才廷议所定之规外,于审计御史人选之选拔与运用,尚需暗合三点要义,或可补制度之不足,增陛下掌控之实。”

“讲。”

朱元璋目光锐利,身体前倾,显然表露出极大的兴趣。

“臣之拙见,陛下可按李学士曾经针对举荐制的方案做类似之法!”

叶言直接提起曾经他出的东西,朱元璋表情有点变化。

“这一,直接严定籍贯、身份,务必避之亲故。所选御史,其籍贯、姻亲、师承门第,必须与即将审计之地、之衙署毫无瓜葛牵连,最大限度断绝人情请托之可能。”

“这二,短任期乃必须!一御史不可久任一地,需定期更调,审计事毕,立即返京述职,不得滞留,减少与地方官绅深交之机。”

“最后……”于正被控制的略微停顿,叶言说出了真正的想法,还加重了语气,“……陛下需手握一份‘暗名单’啊。”

“暗名单?”

朱元璋当时就眼中精光一闪,这个前所未闻的词是瞬间抓住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正是!”

叶言也发现了,他娘的,总是给老朱讲新东西,这都是他曾经看历史自己掰扯的玩意,其实他也不知道行得通与否。

不过就当实验了,出事再打补丁呗。

于正继续解释道,“明面之上,一切依章程行事:都察院举荐,中书省审议其资历背景,最终由陛下圣裁。”

“然,陛下可密谕亲信侍卫或可信之臣僚,于百官及勋贵子弟中,暗中考察遴选一批家世清白、背景简单,忠贞可靠且才具出众之低品官员或青年才俊,不经中书省,秘密授以审计之法,暗行培训。”

这是何意?

朱元璋稍微有些明白的时候,叶言也直接讲清楚道理。

“此名单之人,平日如常当值,一旦陛下觉明线派出之御史有所异动,或遇紧急情状,或欲行不可告人之密查,便可随时启用‘暗名单’上之人,以‘钦差’、‘观风’等合宜名义,行二次‘四不两直’之实。”

“如此,明线为规矩,暗线为奇兵,明暗交织,相辅相成,方可确保此法永不为权臣所制,其锋刃也始终由陛下亲自执掌!”

嚯!

这个套路其实也不是叶言原创,而是现代人用烂的法子,他改成了古代版本,应该没问题吧?

肯定没问题!

当时朱元璋人就一愣,转而突然鼓掌权起来。

一暗一明,第二波人可不是正常的稽查队伍,而是他朱元璋的御史、钦差在单独行动,抓的一样是稽查地方的事,但更抓你第一波来自中书省确认的御史队伍问题啊。

胡惟庸他未来能知道吗?

不清楚!

但只要有一次,他那第一波人若是有问题,他搞几次这种操作,老朱针对几次,抓住哪怕就一次……

这事就大头了,他朱元璋就更能针对胡惟庸审计出的人,犯的错……

毕竟这出了问题,难道不是你中书省的问题么?

他大喜啊!

“好!好一个暗名单!于卿啊于卿!”

朱元璋先是抚掌大笑,随即这次语气就变了,是如同发现宝藏般的欣喜与快意。

“你此番谏言,是更深得朕心了!甚合朕意!就依你所言!明面上的人选,就让胡惟庸去慎!朕倒要瞧瞧,他能给朕举荐些什么牛鬼蛇神!暗地里这份名单,朕也自有安排!”

嗯,安排你妹啊,老子叶言的分身也能趁机混进去不……咦?是可以啊。

好,皆大欢喜了!

于正马上谦虚起来,老子却也不客气,转头是当即取过朱笔,在于正那份章程上力透纸背地批了一个鲜红的可字,并再度嘱咐至关重要的一句话。

“此事是关乎我大明吏治清明之根本,务必尽快推行。首次审计,地点就选……张石头和黄子澄观风之地!那里分别是财赋重地,鱼米之乡,以及军务要地,朕也要看看,在你这‘四不两直’之下,那两地所谓的富庶太平,到底是真金白银,还是粉饰出来的虚妄!”

“臣,遵旨!”

于正马上深深一揖。

叶言本体也松口气,他娘的有了晚朝后,本来对他影响不大。

王彦去也就提供人册上的情报而已,他都不需要掌控。

但这次利用于正去谋权,看来以后于正是晚朝的常客,他还得多关注才行啊。

另一边。

胡惟庸接下来也不客气,直接就明摆着和朱元璋玩花样,这种动作同样是试探……

但在叶言此次暗见的限制阻止下,这就显着有些好笑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