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37章 早朝讨论宗室问题?陈宁之表现就代表了百官的态度!

第137章 早朝讨论宗室问题?陈宁之表现就代表了百官的态度!(2/2)

目录

“陈卿。你之议,听起来倒是‘新颖’啊。”

朱元璋特意加重了这两个字,语气平淡却带上了无形的压力!

但!

朱元璋语调突变!

“那朕来问你!允其科举,允其从军。好,就算有宗室子弟愿意去,也考中了,也从军了。那么,他们原本的爵位、禄米,还要不要?若他们要,则朝廷是额外多支出了一份官员俸禄或军饷,负担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

“若他们不要……”朱元璋冷笑一声,“哼,弃爵位而就微末小官、军前小校,一步步升官,朕且问你有几人肯?”

“再者,科举名额有限,军中升迁岂是易事?百人之中,能有几人成才脱颖而出?那剩下的九十余人,及其所生之后代,依然要依《祖训》袭爵食禄!他们繁衍出的庞大人数和禄米消耗,你这广开报效之门能解决掉吗?!”

“你这番话,不过是给少数人画了一张饼,却对那绝大多数人持续滋生、坐食禄米的根本顽疾,避而不谈!这疏的,不过是九牛一毛!那滔天洪水,你打算如何‘疏’?!”

朱元璋的质问,一针见血,瞬间剥去了陈宁建议所有华丽的外衣,暴露其回避核心矛盾、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本质。

其实陈宁什么都懂,他这番话说白了,就是宋濂昨日和朱标说的。

但宋濂面对的是太子,而且他虽无官名,但太子老师的身份是真实存在的。

他可以给朱标说的更细致一些,陈宁面对朱元璋却万万不敢,所以他干脆模糊的跳过了供养问题,只是提及宗室子弟可以去从政、从军,要怎么理解,那是你朱元璋的事。

因此陈宁脸色马上白了几分,这白看起来更像是伪装出来的。

但他猛地扑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和惶恐,充满了请罪的意味。

“陛下息怒!陛下圣明!臣……是臣愚钝啊!臣思虑不周,见识浅薄,只顾虑及引导宗室向学尚武之表象,未能如陛下这般洞察秋毫,直指这、这人口滋生、禄米叠加之根本痼疾!臣之建言,更是纸上谈兵,空疏迂阔,险些误了陛下圣听,臣有罪!臣万死啊!”

他的额头直接紧紧贴着冰凉的金砖,姿态那是卑微到了极点,语气中的自责和恐惧听起来无比真实,完全是一副被帝王威严和精辟见解彻底折服,并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臣子模样。

朝堂上一片寂静,许多官员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觉得陈宁这下恐怕要倒大霉了。

然而,匍匐在地的陈宁,被宽大朝服和官帽遮挡的脸上,那双眼睛里就是没有哪怕丝毫的慌乱,反而闪过一丝极其隐晦的冷静色彩。

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建议治标不治本。

他提出这个,本就不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就这宗室问题多大?多棘手?

这涉及皇族根本利益啊,岂是他一个中书舍人能轻易撼动的?

他不要命了,他真说建议啊?

所以他的真正目的就是模糊危险,但你问我,我也得说出点东西。

所以洪武百官其实都知道朱元璋的宗室政策问题在哪里,你不五世而斩,你改个屁啊!

所以他直接说出大家都能想到的,让宗室子弟去干活,自力更生……当然,朱元璋肯定不听,甚至会一眼看穿他话语中的逻辑问题和空洞之谈。

但!

叶言都讶然的看向陈宁,这小子当初就和他分身王彦争辩,当时就觉得这位是个人才,现在更是人才了呀。

他都看出,陈宁其实不怕朱元璋看出来,他怕的是朱元璋看不出来,看不出来让他去负责宗室自力更生的条陈,那才叫吓人呢。

而现在,陈宁完全是极其自然的磕头认罪,他的话……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你看出来了对吧?你提出我空洞言论的矛盾点了是吧?

好!

朱元璋,你自己把问题挑出来了,你这是赤裸裸的将问题的核心矛盾放到百官面前揭示,你问我如何解决?

我陈宁解决不了一点。

但百官现在知道问题了,唉,这就是大家的事了,你就别问我这个‘废物’了。

叶言是急切的查看系统对陈宁内心情绪的概述,他结合一些关键词,这一下推断出陈宁的真实想法。

“……”

我的天!

陈宁这一手到底多厉害啊?

不过。

‘有趣。’

叶言多少都沾着点看乐子的想法了,朱元璋啊,你其实很清楚到底该怎么改,你问的都是些屁话。

他也回过味了。

实际上,洪武时代的官吏,每天上朝都是会死几人的,叶言很清楚这一点,朱元璋其实每天都在杀调查出来的贪腐官吏,他杀官那也是毫不犹豫。

所以就这种杀伐之果断的风气,现在其实明摆着大家都知道你宗室政策上的问题,毕竟但凡看过历史书籍,你朱元璋不五世而斩,你不有病吗?

这群叶言现在的同僚,这群古代官吏,这群人也不是沙比啊。

他们所有人都知道这点,也知道你这政策未来肯定拖垮大明,未来朝廷也肯定给不了这么多钱。

藩王后代到最后怕不是,在不能从事生产,不能当官、当兵后,这帮人到那会再被朝廷拖欠供养的钱后,他们恐怕不是欺压百姓,就是干脆混的还不如刘备,出去乞讨,出去卖身?

当然也不可能这么惨,这就是一种比喻。

总之!

百官心里门清这宗室问题,他们不说的原因除了怕这股杀戮之风外,其实多少也有种你朱家的天下,你这样杀让你不满言论的官吏,我们谁还管你家人未来的死活?

你乐怎样,以后就怎么样吧,反正拖垮的又不是我的后代。

所以宋濂能在昨日和朱标说那些,已经是仁至义尽,叶言都赞赏宋濂啊。

但这位最后也因为不争气的儿子们,因为他们勾连胡党升官发财,因为这牵扯,下场也很惨……

所以陈宁此刻的惶恐认罪,不过是完美的卸责和以退为进。

他把提出“终极难题”中的关键点,直接巧妙地通过一个“明显拙劣”的谏言,甩回给了皇帝和所有亟待解决此事的重臣们。

百官都中笨的没反应过来,聪明的,哪怕是徐达都无语的扫过来,很可能都在想,你陈宁真不愧是胡惟庸的人啊。

老胡此刻也少有的在眼神中出现了明显的赞赏,这位虽然没进入史册的舍人,其实在不久之前还成为了他的门生,这是深得自己真传啊。

世家宝等重臣更是回过味了,但奇妙的是,没一个人出来说,都是装傻,我没懂,我没看懂!

而龙椅上,朱元璋也在思索陈宁这作风的古怪,他是能察觉到的,但他一人还是没有在短时间能立刻意识到。

而且就算意识到了,朱元璋也不可能杀他。

毕竟陈宁虽然愚蠢空谈,但至少态度恭顺,认识错误的表现更是及时深刻。

“哼,知错便好!起来吧!以后议事,多些实心用事,少些虚头巴脑的花架子!”

朱元璋斥责了一句,算算是将陈宁这一篇暂时揭过。

陈宁立刻如蒙大赦般颤巍巍地爬起来,退回队列,依旧低垂着头,仿佛惊魂未定。

旁边的黄子澄更是震撼的看着自己这位老师,厉害啊!

不过陈宁根本不在乎黄子澄,他低垂的眼帘下,目光是快速而隐蔽地扫过身旁那些眉头紧锁的尚书、侍郎们,扫过脸色凝重的藩王宗亲代表,最后余光瞥向龙椅上面沉似水的皇帝。

‘火,已经点起来了。’陈宁心中默念,‘接下来,就看陛下和诸位公卿,打算如何扑灭这场迟早要烧起来的滔天大火了。可别问我,我就是蠢货,我只会静观其变,哼。’

他的表演简直天衣无缝,既保全了自己,又将最棘手的皮球完美地踢了出去,自己则悄然退至一旁,仿佛只是一个提出了不成熟建议,并因此被训斥的普通官员。

而叶言也是忍不住高看他一眼。

‘高啊,陈宁,你小子还真是高啊,你要不是和胡惟庸混,历史要真有你这人,必然能进史册啊。’

不过毕竟是平行大明时空存在的官吏,他进不进史册和自己也没关系,叶言内心也是哭笑不得,同时也意识到。

‘在这古代当官,还得学啊,为官之道的理也挺有趣吗……这手以退为进,祸水东引,玩得真是炉火纯青。这下,老朱是不想立刻解决都不行了,难题被他用最“蠢”的方式,摆到了明面上了,噗,莫名好笑啊。’

而朱元璋,慢慢也回过味了,此刻脸上明显有表情变化,但最后却又恢复面无表情的样子。

估计心里也骂娘了,但陈宁的水平是肉眼可见的,他这个洪武初期都没官吏能用,他怎样都得硬挺着,人才,太珍贵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