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127章 高薪不一定养廉,但抄家绝对没问题!

第127章 高薪不一定养廉,但抄家绝对没问题!(1/2)

目录

未来现实中就推行着高薪养廉,此法确实从根本上杜绝了一定的贪腐。

朱元璋一听这话,确实瞬间就能明白其中意思,他也是一愣,可大明的经济,真的能支撑高薪吗?

所以不等他说话,有的官吏懂这皇帝在想什么,而且本身对分身此法就表示了绝对的不认可。

因此忽然有人就出列了,而这位……

居然是洪武时期,官吏声誉最好,甚至虽不握重权,但已是朱元璋嘴中的‘文臣之首’,更是当今太子朱标的老师。

宋濂!

他是猛地出列,此刻虽然依旧温文尔雅,但说话是相当有条例的在反驳。

“陛下!臣宋濂有本启奏!此高薪养廉之说,实乃祸国殃民之谬论!臣万万不敢苟同啊!”

朱标当时也是一惊,自己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太子圣师,从开国至今很少说话,但这一次居然谏言反驳此事?

朱元璋也是一愣,高薪养廉的道理是通俗易懂,但宋濂为何如此之急切的反驳呢?

叶言却丝毫没有震惊,真正的古代,类似宋濂这种真正聪明人,他应该看出了此法最大的一个问题。

那便是……

只见宋濂大步出列,脸上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义愤。

他先是狠狠瞪了叶言分身一眼,然后对着朱元璋躬身。

“陛下!臣以为不妥!我大明初立,乃百废待兴,国库空虚之际!北元残寇未灭,四方水旱频仍,当此之时,每一分钱粮都应用于养军、赈灾、兴修水利、安抚黎民!”

宋濂先是表达了他也认为大明经济绝不足以高薪的事实,其次也说到了根本问题上。

“当然,臣也清楚我大明官吏之难处,这位韩姓给事中所言不假,俸禄之问题确实存在,然则,岂能以此刻国库中这来之不易的钱财,大量耗费于养肥这些官员之上呢?!”

他猛地转身,说话绝不搬弄是非,但就问叶言分身一个最根本的道理。

“韩给事中,你此前也提了,因为俸禄不足,意志薄弱者为养家糊口而不得不贪……但俸禄微薄?是家族之难,陛下当可建立补助机制帮忙,去减少我朝官吏糊口之难,而高薪却不可啊!高薪绝不一定是在养廉,贪官实际上也不是因为俸禄的问题而不得不去贪腐的!”

他的中心思想,也是未来现代网民的看法。

“是贪腐之疾,根子果真仅在俸禄厚薄乎?”

“非也!”

宋濂自问自答,说的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臣观史册,历朝历代,贪墨之辈,岂乏位极人臣俸禄优厚者?其贪欲如壑,乃永无餍足!陛下纵然予其百金,便思千金,予其千金,便望万金!”

这话宋濂说起来也充满了愤然,叶言听着却根本没有恼火,宋濂这人是真正大明洪武时期的好官,若不是洪武十三年牵扯进胡惟庸的大案中,这位的声誉也不会一朝完蛋。

那是记载他儿子出的问题啊。

这位也深吸一口气,继续讲:“这便是人心之欲!吾辈读书人,读的是圣人之教,靠的是忠君爱国之心!也靠的是陛下您以身作则,垂范天下的煌煌天威!若不以道德廉耻约束,而妄图以财货填塞,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此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至理!”

其实说大白话一点,宋濂一眼就看出高薪养廉的最根本问题,这不过是一时的解决方法,治标不治本。

而且他重点想告诉朱元璋的就是,人心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也绝不是一时得到满足就可以遏制住的。

“而真正的清廉之臣,又何曾倚仗过俸禄之厚薄来遏制他心中的善恶呢?”

宋濂看出的这一点,朱标和朱元璋这种古代人是一惊,叶言却表情都没变。

这位史称太史公的男人,说到这里也是差不多了,最后一句则表态了自己的最终看法。

“所以若依此策,臣所忧者,非但不能养廉,反会催生更多骄奢淫逸、欲壑难填的国之蛀虫!届时,国库空虛于上,官吏肥硕于中,百姓怨怼更于下。此岂非动摇国本之祸源?”

他最后一躬身,语气格外的沉痛而恳切:“所以陛下,治国就在于明德,在于教化,在于纲纪森严,而非徒以利诱。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断不可纳此饮鸩止渴之议!”

宋濂的驳斥掷地有声,引得一众守旧派官员都频频点头,看向叶言分身的目光也不由充满了鄙夷和敌意。

而在这针锋相对,朝堂气氛再次紧绷之际,站在李魁身后的张石头,忍不住轻轻扯了扯恩师的衣袖,眼中充满了困惑和求知欲,声音压得极低,也只有李魁能听到的在问询。

“先生……学生愚钝。给事中大人和宋大人所言,似乎、似乎都有些道理,但俸禄问题确实也是激发贪腐出现的根本原因,若不改,是不是也有问题呢?”

叶言也忙切换控制的分身,他先是看了一眼这个真正意义上,他叶言的徒弟,而后摇头一笑。

“你问的很好,看来这为官之道,你也多少摸到边了……这一点,自然是要改的,但你以为就到此为止了吗?你好好看看,那韩给事中,脸上可有慌乱?”

张石头闻言立马抬头,别说慌乱了,叶言的分身脸上只有一种平静,甚至隐约反倒是敬佩这宋濂的意思。

这种敬佩纯粹叶言觉得宋濂不愧是名垂青史的文官,他说的都在点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