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多久了啊,又一次君臣互猜心思,准备谏言!(2/2)
他写的也并非公务,而是在预先草拟一份提纲挈领的奏对要点。
其最重要一点就是必须承认为政之艰,肯定陛下创业、守成之不易,暂缓制度巨震乃稳定时局之必需,示以理解,缓其敌意。
说白了,就是合计一下怎么让老朱听的舒服,这改户籍比想的要难得多啊,得在整出一套切实的改革方案前,先让朱元璋听的能接受。
叶言是边想边写,速度极快的将一条条应对策略和可能被质问的要点流淌于笔端。
这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将他现代人的知识储备与对明初社会矛盾的洞察迅速结合,化为一套既符合当时生产力条件,又能切实缓解矛盾的可行性方案。
而在这之前,他之所以让曹学士等人去调阅资料,叶并也非真的指望能从故纸堆里找到答案,而是做一个动作上的表态——
一个他叶言是并非空谈清流,而是注重实证、准备扎实的干吏姿态。
朱元璋的人必然能查到本体在谏言后,面对东宫官吏疯狂奉承的情况,而这就要用此动作来化解。
另一边。
“叶赞善在殿下走后,所作所为就是这样!”
朱标此刻听完眼前这侍卫的汇报,那是松了口气,自己还是失言了,那八个字就不该说,父皇也不知道会怎么想。
怎么想?
朱元璋听完后,一拍桌!
“标儿!你居然那样在大庭广众下给予这小官如此承诺?你置于咱在何处,你难道代表的是大明的皇帝吗!”
朱元璋这愤怒在朱标预料之中,他还只是储君,说这些话多少有些越界。
“父皇,是儿臣不对,儿臣请罪!”
朱标也聪明,一句不反驳,说跪他爹就跪啊!
老朱见此哼了一声,嘴上也是一顿呵斥。
心里所想嘛……
那官完全没被太子的几句‘瞎话的看好’而蒙骗的不自知,倒也还是他朱元璋此前内心认为的那个叶言形象。
这个人是真聪明,除了会揣摩圣意,不争不抢,还总能说出比那分身,比那气人之话更有意义的话。
‘好死!那两个蠢货,真是好死!’
朱元璋想到这里恨的都牙痒痒,叶言也有一点没算到。
那就是他忽略了他扮演的死谏分身,他们的死,他们的话,在对比他叶言本体现在的所作所为。
朱元璋那是一想就觉得他这官不错,没有被太子的看好而认不清自己,还知道光谏太子道理还不够,还得为他大明干活,思考这改变户籍制的办法,那实干样子真的很好!
最起码没有像那分身一样只会骂他朱元璋狗屁不是……
这有对比,才更让皇帝触动!
所以说,叶言恐怕还没想到呢,朱元璋对他的忍耐在这个特殊的节骨眼上,那是很高的。
而这就导致,叶言刚刚搁笔,将写满要点的纸张小心收入袖中,故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时。
东宫门外传来了清晰而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身着葵花团领衫,气息沉稳的中年太监出现在值房门口,目光精准地落在叶言身上。
“陛下口谕,宣东宫詹事府左赞善叶言,即刻至武英殿见驾。”
刹那间,整个东宫值房鸦雀无声。
所有官员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叶言身上,充满了震惊、敬畏以及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皇帝召见?
卧槽,这位叶赞善好不了吧?
曹学士手中捧着的档案甚至微微颤抖了一下。
不过。
叶言却一脸恰到好处露出了惊讶与惶恐神色,立刻起身,整理衣冠,动作一丝不苟,显得恭谨而略带紧张,完全符合一个突然被皇帝召见的低品官员该有的反应。
他上前一步,对着传旨太监深深一揖:“臣,叶言,遵旨。”
去了!
这一去就是又一波谏言机会啊!
真不想干啊,死朱元璋,你这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