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恃势逞快!接下来科举才是关键。(2/2)
陈宁那一瞬间还是破功了,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分身王彦,内心只觉得……
这人?
这人竟然如此有水平?!
“王…王大人说笑了!”陈宁沉默了数秒才开口,而且腰弯得更低了,“下官……下官岂敢!大人清正廉明,一心为公,乃百官楷模!前日殿上,是下官愚钝短视,不识新政之深意,出言无状,冲撞了大人!下官……下官惶恐至极,万望大人海涵!”
陈宁现在突然的卑微,不是怕自己被查出谁……而是王彦这句‘他也去查自己’的话术。
查王彦?他敢吗?他配吗?
王彦既然敢让他查,家族大概率是真的经得起查。
可陈宁一想到结果,倘若查不出问题,那反倒成了他陈宁在利用王彦的授意去查对方……
之前在奉天殿上逼对方逼的就够狠了,现在如果顺着对方的意思去查,这种事曝光出去,他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小人!
真到了那一步,别说官位难保,整个官场恐怕都没人瞧得起他了。
而且,要是查出王彦有问题呢?
那也不对劲,他查出来也等于逼死一个甘愿九族尽死也要推动新政的忠烈之士的罪魁祸首,是会被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
老朱都让人升三品官了,就算查出祖上有问题,恐怕也会一笑而过……反倒是自己,万万不能应王彦的要求,无论顺应的查出什么,那对他陈宁而言,都是自寻死路!
这王彦何其极端,就算耍脑子也剑走偏锋,明知道在整下马威,自己却根本没办法。
他陈宁输了,输的彻彻底底,完全找不到怎么反制对方之法。
这也才是古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真正意义,这火一般人灭不了,尤其对方刚刚成为这新官的时候。
“这样啊?哈哈哈哈,陈舍人也别紧张,本官只是照例查人册之际,顺便查查你这里的情况……喂!手脚都轻点,这可是陈舍人的家,那前朝字画帮人家收好,价值连城呢!”
王彦的忽然大笑,以及指着桌上的字画,那话语……
陈宁忽然愣住,对了!王彦来的太急,他忘记收起要送礼的字画,不好!
那画可不是自己这等三代耕读,父亲是致仕的学正,祖父是乡贤的家族,能拿到的。
侍卫一开始有些茫然,但当转头看向王大人所指,那桌上的字画时。
“这……这是赵孟頫的画?”
赵孟頫,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虽出仕元朝,但以其全才和倡导复古的艺术主张,成为元代艺坛无可争议的领袖。
这人不谈其他厉害的点,关键在于,他在元朝时期连董其昌都说他的画是元人冠冕,可想而知,他的画在元朝,在洪武这时期,恐怕是前朝最有价值的字画了。
陈宁呆滞的注视侍卫也呆滞的样子,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他的状态……
以及。
王彦那宛如看死人的表情。
……
皇宫内。
“以上便是王大人所做之事。”
虽说洪武四年还没有锦衣卫这个机构,但老朱的下属还是很能干的,也是监管了所有官员的走向。
“是么?退下吧。”
朱元璋批示奏折,头也不抬的让臣子告退。
似乎过了很漫长的时间,他才缓缓放下了笔。
他身边还有一直学习政务的朱标,他心中未来的大明主人。
“父皇……”
“无需多言了,哼!王彦……真是一条比李魁疯上百倍的疯狗!”
有对比才有伤害,李魁再疯也是魏征之流,王彦简直是极端到家了。
那句查自己九族的话,老朱三天内都能在梦中看到,身为古代皇帝,何曾见过这种不在乎家族的疯子?
沉默数秒后。
“标儿,你看他这次干的。”朱元璋指着眼前当值太监记下的文书,看着此次王彦的举动记载,“前日在殿上,陈宁那厮巧舌如簧,说的差点让咱那人册都胎死腹中,也幸好他遇到了疯子,遇到了王彦那厮……你现在看王彦,他升官后不以报复行事!反而是直接带人闯进人家门里,用咱给的权力,用人册之说办他心里的快意。”
“可是父皇……”朱标表情也有些变化,“他那句帮陈宁这等人收起字画的事……未免过于大胆了吧?而且睚眦必报,未必是好事,恐非君子之举。”
朱标都有些看不下去,关键在于,那话被人传上来……你王彦不是威胁陈宁么,你不是想光明正大的办人家,反倒是想利用人家来给自己办事?
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这可是赤裸裸的结党营私!
他以为自己这个爹会恼火,可朱元璋却突然咧嘴一笑。
“君子?管他什么君子不君子的,他这事办的,咱也等于出口恶气,他做事倒是有分寸……至于收起字画,恐他有自己想法。”
在老朱看来分身干的没问题,而且他倒是也好奇王彦的想法,或者说他不知道的本体叶言,现在的想法究竟是什么。
“王彦要留着,咱喜欢他的疯……这会让很多人不爽,也许会因为这样行事的三品大官,依靠掌握咱给的大权,让人忍不住露出马脚。”
这分身升官真有说法,老朱就是在利用叶言塑造的极端人设分身,把对方当成了咬人的疯狗,打压百官。
“那父皇,陈宁的贪腐怎么论?”
“他的贪腐?”朱元璋话锋一转,手指重重戳在其他官员关于科举的奏折上,“查!当然要查……但王彦的疯不是蠢,他有他的想法,咱也好奇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他突然转头看向朱标,那眼神有些奇怪了。
“标儿,现在只是王彦在打老鼠而已,咱现在也不在乎到底会死多少老鼠,咱要的……是把粮仓修好、管好,到日子拿出能让老百姓过冬的粮食。”
朱标初次听说粮仓一说,他还有呆滞,但马上回神了。
“父皇是说……科举?”
“没错!就是科举!”朱元璋直接点头,又望向窗外的京城方向,“胡惟庸也好,陈宁背后是谁也罢,他们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咱心里有数,早晚跑不了!但眼下火烧眉毛的是,咱大明朝堂缺人!缺真正能办事、懂实务,知道百姓疾苦的官!”
老朱的语气忽然急促起来。
“咱现在管不上那些狗屁官员的贪腐问题……关键在于科举,科举的改制到底能不能选上好官,咱要人,要能帮咱,帮天下百姓过日子的人!”
他再转头看向朱标,眼神简直可怕。
“父皇……”
“标儿!你一定要看好此次的革新,一定要让科举按叶言和李魁二人所说的进行下去……你且去看看,这最后能选出什么人来交差给咱。”
“……”朱标注视这样的父皇,沉默一会后拱手了,“儿臣,明白!”
所以说,现在科举才是改变大明的第一件大事,针对陈宁的动作只是插曲。
时间也慢慢来到了科举彻底开始的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