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考究两位士子之事,朱标的诧异!(1/2)
实际上,在大明洪武时期,老朱其实并没有掐断军户世袭子弟的科举机会。
但想科举是可以,但那难度不亚于登天!
其父若为正军士卒,其长子也必然要世袭正军身份。
而想要真正摆脱这种世袭带来的限制,军户子弟若想参加科举,必需向卫所或兵部申请开户,以余丁身份成为独立的户籍。
或者想办法脱离军籍,这一过程需要官府审核批准,并非你想,你去做就能成功。
而最难的一点,也正是‘正军’与‘余丁’的判定,是为若长子,便说家中余丁不足,无留人能担任士卒,这便会被拒绝参考。
而阶级固化也很好理解了,如此规则下,眼前这军户子弟的张石头,他代表的不就是这制度下受罪的人们,他们怎么很难摆脱自己的身份啊!
不是谁都是杨士奇,先军后出仕,还能当上那万人之人的首辅。
正如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难道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
那背后,难道没有卫所军户制度僵化、兵源质量断崖式下跌,底层怨气累积的深层原因?
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混合着对张石头遭遇的同情与愤怒,如同烈火般在叶言胸中熊熊燃烧。
“老朱……你看到了军屯的粮,看到了边关的兵,你看到了眼前贪腐的官僚蠹虫……但你看到了这千千万万被‘世袭’二字钉死在命运泥潭里的‘张石头’们吗?”叶言在心中无声地质问,“你看到了这道由你亲手加固的,隔绝了无数人上升通道,名为‘出身’的铁幕吗?”
改革军屯,甚至废除军户世袭,已不再仅仅是为了完成系统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为了避免未来的军事灾难!
这是为了给无数个军户子弟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叶言思考后,他不再犹豫,分开围观的人群,大步流星地走到了争执的中心。
“住口!”
叶言的声音不高,却下意识带着分身当监察使那一刻的威严,瞬间压过了王秀才尖刻的嘲讽和周围士子的哄笑。
场中一静。
王秀才被打断,见来人衣着虽非华贵却也整洁,气度不凡,不似寻常百姓,心中先是一怯,但随即看到叶言并未穿官服,胆气又壮了几分。
“尔是何人?也来管这等闲事?我等士子在此论学,岂容外人置喙?”
叶言死死盯着这满脸愤怒和优越的王秀才之脸,他虽然看起来贫穷……但腰间挂着的宝玉,未必就真的是寒门子弟。
再看紧抱着书本,胸膛剧烈起伏的军户子弟……
叶言他没有理会王秀才的质问,反而对张石头问道:“你叫张石头?卫所军户子弟?”
张石头看着叶言,感受到对方目光中的审视,他用力点点头。
“是!大人!小子张石头,家父是京郊卫所正军!小子……小子只是想读书,想试试科举!”
“荒谬!”王秀才忍不住又跳出来,“大人休听这贱胚胡言!军户子弟,粗鄙不堪,焉能登大雅之堂?他连《三字经》都未必通读……”
这话听着好笑,可张石头脸上还真有了愧疚之色,只能低声反驳道:“我……我找不到三字经的书,但我会论语!”
“只是论语,你……”
“闭嘴!”叶言一声呵斥,然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目光直接转向王秀才,“你嫌他不会《三字经》,那看来汝这位秀才公倒是自信满满。既如此,本官……代圣上问你们几句话,考究一二,看看这圣贤之地,究竟谁在‘论学’,谁在‘污地’可好?”
“代圣上?”王秀才和周围士子都是一惊,看着叶言的眼神顿时变了,多了几分惊疑不定。
张石头也睁大了眼睛,能代圣上的官不一定多大……但断然是有实权的官吏,这眼前的男人可不简单啊。
叶言不置可否,只是负手而立……他虽未亮明身份,但那份气度与话语中的分量,已让众人不敢再轻视。
“是!那大人……”王秀才一下子也想通这点,马上陪笑的拱手,“尽情考究吧。”
张石头内心其实很慌,他家中书不过五本,但此时……万不能退。
“大人请说。”
至此,一个让老朱都愕然的突发事件诞生了。
这原因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