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小李飞刀 > 第165章 苦修悟刀意

第165章 苦修悟刀意(1/2)

目录

秘谷的日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拨慢了。晨起雾霭,暮落星辉,流水潺潺,鸟鸣幽幽。与外界的血雨腥风、步步杀机相比,这里俨然是一处世外桃源,时间都流淌得格外舒缓。

但这舒缓之下,涌动着的是更为深沉的力量。

林诗音成了最忙碌的人。她将汪小闲这简陋的茅屋当成了临时的医馆,每日煎药熬汤,银针渡穴,悉心照料着伤势最重的龙啸云和影十三。她的“柳絮随风”身法在采药、取水时施展得愈发纯熟,身影翩跹于山谷之间,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在她的精心调理和汪小闲不时出手相助下,龙啸云左臂的剧毒被渐渐拔除,伤口开始愈合,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血色;影十三肩头的青黑之气也消散殆尽,虽元气未复,但行动已无大碍。

龙啸云性子刚烈,伤势稍有好转,便不肯终日卧床。他寻了处僻静空地,以树枝代剑,缓缓演练“啸风快剑”,回味着连日恶战中的得失。剑风虽不如往日凌厉,却多了一份沉淀后的凝重。谢颜与影十三也时常切磋,谢颜的“茉莉绣针”越发诡秘难测,影十三的短刺则更加狠辣精准。生死边缘的搏杀,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中,消化着血与火的教训,实力在悄然精进。

而李寻欢,则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状态。

他不再像以往那样,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练习飞刀的出手、角度、力度。甚至,他很少将飞刀扣在指尖。大多数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或立于瀑布之下,或盘膝于竹林深处,或凝望东方渐白的晨曦。

他在悟。

悟师父汪小闲所授的那三式超越招式的刀诀意境。

瀑布之下,水声轰鸣,白练如龙。李寻欢闭目而立,任由冰冷的水珠溅湿衣襟。他感受着水流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气势,体会着那看似柔和却蕴含万钧之力的绵长。这绵长,是否暗合“冥刀送葬”之意?送葬非一时之快,而是将死亡的气息如水流般渗透、蔓延,直至将目标彻底拖入永恒的沉寂?他心神沉浸其中,仿佛自身也化作了这瀑布的一部分,冰冷,决绝,不带丝毫情感。

竹林之中,风过叶落。他观察着一片竹叶从枝头脱离,打着旋儿,以某种无法预测却又合乎自然的轨迹飘然落地。这轨迹,玄妙难言,快慢交替,仿佛在有限的空间里演绎着无限的可能。这是否就是“瞬刀断宙”的雏形?超越肉眼所见的速度,并非一味求快,而是契合某种天地至理,在敌人最意想不到、防御最薄弱的那个“刹那”,刀已至?他指尖微动,无刀,心中却已模拟了千万次那斩断光阴的一击。

黎明时分,他独立山崖,眺望东方。黑暗如同浓墨,沉重得令人窒息。但总有一刻,天际会泛起一丝微光,继而越来越亮,最终,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丈金光驱散所有阴霾,带来温暖与生机。这过程,充满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和希望。这难道就是“曦刀破晓”的真谛?刀出,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新生,为了在绝对的黑暗中劈开一线光明,唤醒沉睡的勇气,涤荡一切邪祟?他感到胸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那是父亲临终的嘱托,是同伴不离不弃的信任,是天下苍生对安宁的渴望。

起初,进展极其缓慢。他固有的飞刀理念,讲究的是极致的精准、速度与一击必杀,与这三式重意不重形、甚至有些玄奥的意境时有冲突。他时而感到烦躁,觉得自己愚钝,无法领会师父的深意。

但汪小闲从不催促,只是偶尔在他静坐时,看似随意地提点一两句。

“送葬之意,不在狠,而在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