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 第35章

第35章(1/2)

目录

苏烨勒马城垣时,铉钾重骑的铁蹄正踏碎最后一道黄巾阵线。斥候来报,三十里内已肃清敌踪。

\"董仲颖倒是给本官留了好大一份家当。\"皇甫嵩踢开空瘪的粮袋,露出库房里生锈的戈戟。残存的守军如惊弓之鸟,听闻战鼓声竟有人**遁走。

暮色中,苏烨摩挲着缺角的虎符轻叹:\"怕是得向洛阳再讨些筹码了。\"

冀州大营内,皇甫嵩翻阅着呈报上来的文书,眉头紧锁。

\"当真是一团乱麻。\"他沉重地叹息一声。

苏烨闻言走近,略一思索道:\"粮草军械之事,可向朝廷请调,再令冀州士族豪强出资援助;至于兵卒,朝廷怕是难有增援,不如从兖州及冀州本地征募。\"

他看了一眼营外,继续道:\"那些士族豪强的私兵稍加操练便可成军,虽战力**,但对付寻常黄巾贼寇足矣。\"

\"至于张角麾下的黄巾精锐与黄巾力士......\"苏烨微微摇头,\"终究还是得靠你我麾下的精兵应对。\"

此时,他忽然想起探马来报——刘关张三人仍在邺城军中未走。显然,刘备不甘就此离去,仍想博取功名。

此事倒可利用。苏烨暗忖,正好借这三人之力剿灭张角。事成之后,他自不会阻挠刘备请功,但能否真正获得封赏......

那就要看这位刘皇叔在朝中有无人脉,囊中是否充裕了。

\"所言极是。\"皇甫嵩点头赞同。指望天子拨款调兵?简直是痴人说梦。众所周知,当今天子向来只进不出。

最终此事必会推给朝中大臣周旋。而这,正是他与苏烨上表求援的真正用意——

哭穷罢了,不丢人。

果然,当捷报与求援奏表送至洛阳,刘宏阅罢前半段,顿时龙颜大悦:\"果真还是苏卿与皇甫将军办事牢靠!短短数日便击退张角,收复魏郡!\"

魏郡既安,洛阳便无虞。天子终于松了口气。

\"陛下圣明!\"左右近臣立即齐声附和。

朝臣们还能如何辩解?只得跟着附和,向皇帝献媚逢迎。

然而,当刘宏看完奏报的后半段时,神色骤然凝固。他万万没料到冀州官军竟已衰败至此。

但想让他掏钱?绝无可能。

他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沉声道:\"此外,皇甫嵩与苏将军还向朕请求增援。冀州官军经过董卓的摧残,如今兵力不足三万,钱粮军械几乎耗尽,连锅都揭不开了。何大将军、袁司空,此事当如何处置?\"

点名这二人,实则是刘宏在敲打他们——他很清楚董卓是谁举荐的。

当初董卓赴任后,袁氏还准备派袁绍同往。连任命文书都已下达。只是...董卓败得太快,袁绍侥幸躲过一劫。若真赶上那场溃败,袁绍性命能否保住都是两说。即便活下来,怕也要像董卓那般沦为阶下囚。

只能说袁绍命不该绝。

总之,人是你等举荐的,冀州官军的损失自然要算在你们头上。堂堂天子,岂能做这个**?

何进与袁逢闻言,心头俱是一震。

袁逢知道这次必须破财消灾,当即出列奏道:\"启禀陛下,为国分忧乃臣子本分。臣愿代表袁氏捐献钱粮十万石,并征调五千乡勇,助皇甫将军与苏将军剿灭叛贼。\"

见袁逢表态,何进也连忙道:\"臣亦愿出十万石钱粮。只是乡勇...只能抽调三千。\"

这已是他的极限。这些年虽搜刮了不少钱粮田产,但手中可用青壮实在有限。这三千人已让他肉痛不已。

\"臣愿捐粮三千石!\"

\"臣...\"

随着袁逢与何进带头,满朝文武纷纷出列,竞相表达支持之意。

“好!甚妙!”

刘宏朗声大笑,击掌赞叹:“诸位爱卿的报国之心,朕已了然;方才所捐钱粮物资,朕皆记于心中,稍后便命张让逐一登记;”

“还望诸位尽快将钱粮兵马送至张让处,由他统一调度,发往魏郡。”

刘宏暗自盘算,仅钱粮一项便逾八十万石。

如此巨资,冀州官军岂能尽数耗用?

若任由下头中饱私囊,岂非暴殄天物?故而,他决意截留半数,只将余下部分拨予皇甫嵩与苏烨。

至于兵马,他分毫不取,尽数遣往前线。

当今天子,还有谁比他更睿智明断?

袁逢侍奉天子多年,早将其脾性摸透,心中嗤笑:竟连赈灾之资都要横插一手,如此贪婪,岂配为君?这大汉江山,倒不如交予袁氏执掌!

他当即上前劝谏:“陛下,此事欠妥!”

“臣等所捐钱粮俱在故地,若先运至洛阳,再转运冀州,不仅徒耗钱粮,更将延误月余;而今冀州军需吃紧,钱粮、兵甲、壮丁皆捉襟见肘;若拖延日久,前线恐再生变故,恳请陛下慎思!”

他哪管冀州战局?不过是要阻天子敛财,防其坐大。

唯有掐断天子财源,方能遏制其扩军养兵之势。

“请陛下三思!”

众臣闻言,似有所悟,纷纷附和。

刘宏沉默片刻。

被人识破了心思?

他试图辩解。

然而袁逢所言句句在理,他竟无从反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