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2)
\"若确有怠战,可使者代陛下申饬,限期剿灭张角。\"
这番话看似维护炉植,实则暗藏杀机。
天子必定派遣宦官为使。
而炉植最恶阉宦。
以炉植刚烈性子,必起冲突。
更何况炉植用兵如神,既选此策必有深意。
张让对炉植的性情再熟悉不过。
这位正直的将领绝不会因为宦官传达的斥责就轻易更改作战方略——抗旨不遵的后果显而易见,炉植必将被押解回京,失去冀州主帅的要职。
至于袁逢等人想借机安插亲信接管冀州战局的算计?
在张让看来,这纯属痴心妄想。
虽然不通兵法韬略,但张让深谙三方制衡之道:炉植的用兵风格、张角的棘手程度,以及天子的真实想法,他都把握得分毫不差。若黄巾军真如朝中某些人想象的那般不堪一击,炉植又何须采用稳扎稳打的消耗战术?
新上任的主帅为讨天子欢心,必会摒弃现行策略追求速胜,最终结局——不出意外的话——定是惨败收场。到那时,袁逢等人非但捞不到好处,反而会惹来一身腥臊。
张让只需静观其变。
\"哦?\"
刘宏闻言诧异地侧目,显然没料到素来与炉植不睦的张让竟会出言维护。但细想确有道理,遂对群臣决断道:\"张常侍所言极是!主帅临阵不宜更迭,着左丰为钦差速赴冀州核实军情。\"
\"退朝!\"
不等百官反应,天子已拂袖离去。
行至僻静处,刘宏忍不住打量这位心腹宦官:\"让父平日不是最厌炉植?今日为何反倒替他说话?\"
张让立即作惶恐状,额角沁出细汗:\"老奴所思所想皆为陛下!值此戡乱之际,岂敢因私怨误国事?\"
刘宏恍然,歉疚地轻拍其肩:\"是朕错怪让父了。卿如此忠心,朕心甚慰。\"
四下寂静,唯有声音在殿堂内回荡。
君王轻叹道:\"倘若满朝大臣皆能似你这般赤胆忠心,以天下为己任......\"
\"社稷也不至于衰败至此。\"
\"只可惜,他们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
\"唯有卿等与朕同心同德。\"
(此处删去无关内容)
数日后
苏烨再次迎来左丰,恭敬接过天子诏书:
\"中平元年,皇帝诏曰:骑都尉苏烨以火攻奇计歼灭四十万黄巾逆贼,斩杀贼首波才,立下汗马功劳。特擢升为讨伐叛军中郎将,统帅两万精兵。望其再接再厉,早日肃清黄巾余孽。钦此。\"
\"臣叩谢皇恩!\"
苏烨郑重行礼。
\"恭喜苏将军高升!\"
左丰递过诏书时笑容可掬。
苏烨接过诏书,顺势将钱囊塞入左丰手中,谦逊道:\"有劳左先生传旨。\"
随即邀请道:\"不如到营中稍作歇息?\"
\"此番恐怕不便。\"
左丰摆手推辞:\"传旨原是顺路,还需赶赴冀州向炉中郎传达圣谕。改日再聚!\"
听闻此言,苏烨面露讶色,忽然忆及前世关于炉植的往事。
\"莫非这就是炉植被囚车押解回京的开端?\"
\"此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思及暗卫传来的冀州军报,苏烨豁然开朗:
\"看来是有人迫不及待要摘取胜利果实了。\"
\"会是谁在暗中操纵?何进?\"
\"不,他还没这般谋略。\"
“据我所知,接替炉植的董卓看似是何进门生,实则是袁隗一手提拔;”
“如此说来,真正想陷害炉植、窃取功劳的,原是袁氏!”
“呵!又是你们!真是无处不在!”
苏烨心中亦觉荒唐。
不论是他自己,还是如今的炉植,都逃不过袁氏的暗手。
这袁氏的触角,未免伸得太长。
但他忽然忆起前几日荀爽的来信。
信中提及,荀爽已联络袁氏、弘农杨氏等家族,要求他们不再针对苏烨,必要时还需助他获取封赏。
袁氏更提出和解之意,希望荀爽居中调停。
荀爽也在信中劝苏烨,若有可能,不妨暂与袁氏和解。
毕竟袁氏势大,硬碰硬对苏烨的前途无益。
荀爽确实用心良苦,考虑周全。
他担心苏烨年轻气盛,不愿退让,特意强调这只是权宜之计。
待将来苏烨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再反击不迟。
君子**,十年不晚,当懂得以退为进。
苏烨读罢,既觉好笑,又深感触动。
若非真心为他着想,又怎会如此掏心置腹?
可见,荀爽已将他视作女婿,诚心相待。
苏烨本非一根筋的莽夫,自然应允。
因此,眼下袁氏与苏烨表面上已握手言和。
袁氏还许诺,待苏烨与荀采完婚时,必奉上厚礼作为赔罪。
“左大人辛苦!”
“不过心意仍是少不得的,我已命洛阳商会管事将土产送至左大人与张大人府上,万勿推辞。”
苏烨含笑拱手。
左丰听闻,眼中骤亮,暗喜不已。
这苏烨果然通晓世故,处事圆融!
虽行事各异,却令其身心舒畅。
若对方真心相待,他自以诚报之,当即拱手道:「既如此,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
「然有一言相告,冀州战局恐生骤变,将军或可乘势而起;」
「不妨多加留意,说不定能再建殊勋,更上层楼。」
「话已至此,还望谨记!告辞!」
言罢,左丰未待苏烨挽留,便转身离去。
「呵?」
苏战对左丰投桃报李之举颇为受用,会心一笑。
此人也算妙趣。
此番倒也算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