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功过冕旒·长安封赏(1/2)
白水城大捷的军报,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穿越陇右道,飞驰过河西走廊,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入了巍峨的长安城。当那插着三根羽毛、代表大捷的漆盒被内侍高举着,一路高呼“安西大捷”奔入承天门,送至两仪殿御前时,整个皇城都为之震动。
李世民于次日清晨,召集重臣于两仪殿,正式议定封赏。殿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连日来因西域战事而萦绕在君臣心头的阴霾一扫而空。
“裴行俭,临危受命,运筹帷幄,先守孤城,后定奇谋,终获此滔天之功,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李世民手持军报,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擢升裴行俭为光禄大夫,实封安西大都护,总揽安西四镇军政,赐绢千匹,金百斤!望其善加经营,永固西陲!”
此令一下,殿内众臣皆无异议。裴行俭此功,足以封侯拜将,授以安西大都护之职,正是人尽其才,也彰显了朝廷经略西域的坚定决心。
“至于郭震,”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军报中关于奇袭焚粮、勇不可当的描述上,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一介校尉,勇毅绝伦,深入险地,焚敌粮草,乱敌军心,居功至伟!此子,颇有当年药师(李靖)年轻时的风采!”他略一沉吟,看向兵部尚书,“依卿等所议,擢升郭震为忠武将军,授右骁卫中郎将,仍于安西军中效力,听裴行俭调遣。另,赐紫金光禄大夫散官,赏绢五百匹,宅第一座!其麾下跳荡营将士,皆按一等军功厚赏,伤亡者从优抚恤!”
从校尉跃升为中郎将,并得赐散官,这封赏不可谓不厚。尤其“忠武”二字,更是极高的评价。郭震之名,经此一战,必将响彻朝野,成为帝国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陛下圣明!”房玄龄出列道,“裴、郭二位将军之功,确当厚赏。此外,安西前线所有将士,栉风沐雨,浴血奋战,亦需普降恩泽,以慰军心,鼓士气。”
“准!”李世民颔首,“凡安西参战将士,皆赐勋一转,另发额外赏赐。阵亡者,优加抚恤,其子弟可优先入仕或从军。白水城守城军民,减免三年赋税。”
封赏之事议定,接下来便是对西域后续安排的讨论。
“陛下,”长孙无忌奏道,“白水城经此战火,亟需修缮加固。且此番大胜,西域诸国震动,正是我大唐宣示威德,重置秩序之时。臣以为,当增派工匠、物资往安西,助裴大都护重建城防,并遣使宣慰四方,招抚那些曾摇摆不定,或被迫依附突厥的城邦部落。”
“嗯,”李世民深以为然,“西域之要在於人心归附。着户部、工部,即刻筹措工匠、建材,发往安西。鸿胪寺遴选干练使者,持朕玺书,巡慰西域,晓谕诸国:顺大唐者,当享太平,得通商之利;逆大唐者,乙毗咄陆便是前车之鉴!”
他停顿片刻,目光变得深远:“另,命裴行俭,于安西择险要处,增设军镇、烽燧,绘制更精细之舆图。屯田之事,亦需大力推行,务使安西驻军,能逐步实现粮饷自给,减轻朝廷转运之耗。”
一道道旨意从两仪殿发出,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转动,将军事上的胜利,迅速转化为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的实际成果。大唐这台庞大的帝国机器,正开足马力,要将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更深、更牢地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