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市井百态与“万能胶”的遐想(2/2)
赵婶路过,捏着鼻子笑骂:“朱小子,你俩这是鼓捣啥呢?弄得跟野人熬药似的!”
朱福友也不恼,笑着回答:“赵婶,我们试试能不能熬出点浆糊,以后补衣服就不用愁了!”
“哟!那可好!熬出来了记得给婶子留点!”赵婶哈哈笑着走了。
试验结果并不理想。桃胶很难融化,野豆荚黏液干了就失效,水草根茎的粘性太弱。但他并不气馁,这个过程本身就像是一种玩乐和探索,暂时忘却了烦恼。
陈丰兵看着那一碗碗五颜六色、散发着怪味的“失败品”,挠着头:“哥,这玩意能行吗?俺看着咋不像呢……”
“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朱福友用了一句现代的歇后语,看着陈丰兵一脸懵的样子,笑着解释,“就是多试几次错,总能碰对一回。”
正当他俩对着“失败品”发呆时,郑学寿来了。老郎中一进门就闻到怪味,再看到碗里的东西,愣了一下,随即失笑:“你们两个小子,真是能折腾。这是作甚?”
朱福友不好意思地说了自己的想法。
郑学寿捻着胡须,仔细看了看那些东西,摇摇头:“桃胶需慢火久熬,方可化开些许,且极易腐坏。至于这些……”他指了指其他碗,“怕是难以成事。”
但他话锋一转,眼中带着一丝考较和引导的意味:“不过,你若真想要粘合之物,老夫倒知道一些。譬如,补伞匠人常用鱼鳔熬胶,皮匠用牛皮熬制,皆甚牢固。甚至有些木匠秘传的胶方,会加入骨粉、石灰等物,水火不侵。只是制法繁琐,材料也非易得。”
又是新的知识!朱福友听得眼睛发亮。虽然同样遥远,但却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鱼鳔、牛皮……这些都是可能获取的东西,只是需要成本和技巧。
“多谢郑老指点!”朱福友真心道谢。郑老不仅治病,更像一个无意识的引路人,不断为他打开这个陌生世界知识的大门。
郑学寿摆摆手,照例诊脉,脸上再次露出满意的神色:“恢复神速,简直闻所未闻。再静养几日,便可无大碍了。”他留下药,又看了看那些“失败品”,摇着头,笑着离开了。
送走郑老,朱福友看着那些碗,又看了看外面熙熙攘攘的小巷。虽然“万能胶”的梦想暂时破灭,但他并不沮丧。
生活就是这样,由无数琐碎的细节、形形色色的人、成功或失败的尝试构成。黑水帮的阴影或许仍在,但此刻,阳光温暖,邻居们各有悲欢,兄弟在身边,未来似乎也并非全无希望。
他拿起那个糊着泥的破瓦罐,仔细看着那坨已经干硬、却依旧牢固地守着裂缝的草筋泥。
“慢慢来,”他对自己说,“总能找到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