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 > 第79章 数据的壁垒

第79章 数据的壁垒(1/2)

目录

核心团队的基石已然筑牢,苏晚晴的目光立刻转向外部战场。在拒绝了资本的速成诱惑后,她必须带领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实打实的成绩证明“山海”的价值。而她的武器,就是数据。

周一清晨,运营中心的气氛与往常不同。巨大的电子屏取代了往日激励人心的海报,上面不再是简单的销售曲线,而是密密麻麻、实时跳动的数据流:用户访问路径、页面停留时长、搜索关键词云图、不同校区的复购率热力图……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凭感觉做事。”苏晚晴站在屏幕前,声音清晰有力,“每一个决策,都必须有数据支撑。我们要把‘了解用户’这句话,从口号变成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

她成立了三个数据攻坚小组。

第一组,用户画像深化组,由韩梅梅带队。

他们的任务是为“山海”的用户描绘出超越“大学生”这一模糊标签的精细画像。

“我们发现,凌晨0-2点,师范类院校的订单量会有一个小高峰,品类集中在咖啡和速食。”一个组员指着数据报告说。

“结合搜索词,‘课程论文’、‘小组作业’是高频词。”另一个补充。

韩梅梅敏锐地抓住线索:“这说明有一批学生在熬夜学习。立刻策划一个‘深夜加油站’专题,推送提神饮品、暖胃小食,并附上手写鼓励卡片。同时,在相关时段增加客服人力,提供‘论文格式检查’等暖心小服务。”

这个基于数据洞察的微小举措上线一周后,师范院校区域的深夜客单价提升了30%,用户好评率显着上升。

第二组,供应链优化组,由新任的供应链总监负责。

苏晚晴给他的指令是:“用数据预测需求,消灭库存损耗和缺货风险。”

小组将历史订单数据与各校区的学术日历、社团活动周期、甚至天气数据进行了交叉分析。

“财经大学每学期第九周是‘模拟股市周’,能量饮料和便携食品的需求会暴涨150%。”

“艺术院校在毕业布展期,对收纳工具、小型灯具的需求是平时的三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