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名片的分量(1/2)
第二卷:资本潮涌
卷首语:
潮水涌来时,有人看见风险,有人看见机遇。
我看见了弄潮的桨,和站在彼岸的自己。
——苏晚晴
团队成员们的兴奋如同沸腾的气泡,在车厢有限的空间里雀跃、升腾。韩梅梅还在激动地复刻着路演结束时几位投资人赞许的眼神和话语,驾驶座上的小林也忍不住跟着附和。成功的喜悦是如此真实而醉人,尤其是在经历了初创阶段数不清的艰难之后。
苏晚晴靠在椅背上,窗外的流光溢彩在她沉静的眼底飞速掠过,却没有留下太多斑斓的痕迹。她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微微收拢了手指,感受着掌心那张名片的硬质边缘。
纯白的卡纸,触感温润,是顶级的材质。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顾淮之”三个字,和一串手写体般的私人号码。没有头衔,没有公司LoGo,却比任何镶金嵌玉的名片都更具压迫感。
它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层层涟漪,但湖水的深处,却是前所未有的清醒与审慎。
“他给的,不是橄榄枝,是试炼场。”她几乎能听见顾淮之递过名片时,那平静无波的眼神下未说出口的话语。那不是对一个成功路演者的嘉奖,而是对一个可能值得雕琢的“标的物”的初步认可。这份认可,比单纯的拒绝或热情的追捧,都更加沉重。
“晚晴姐,”韩梅梅终于从兴奋中稍稍平复,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我们是不是该立刻准备一下,明天就联系顾总的助理?趁热打铁……”
苏晚晴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团队成员们写满期待的脸。她理解他们的心情,顾淮之的名字,在创投圈几乎等同于“点石成金”的传奇。抓住他,似乎就抓住了通往高速发展的密钥。
然而,她将掌心的名片轻轻放在了中央扶手上,动作平稳,没有一丝颤抖。
“不急。”她的声音在车厢的喧嚣中显得格外清晰,像一块投入温水的冰,“通知核心团队,一小时后,老地方开会。”
“开会?”小林从后视镜里投来疑惑的一瞥,“我们是该立刻准备和青云资本的对接材料吧?”
“我们要准备的,”苏晚晴的视线重新投向窗外,那座象征着资本与机遇的陆家嘴金融中心正逐渐被甩在身后,但它的阴影,或者说它的光芒,已然笼罩下来,“是下一次站在他,或者任何比他更苛刻的评判者面前时,我们能拿出的,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山海’。”
她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