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口碑效应(1/2)
林薇和她室友的离开,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比苏晚晴预想的要更为持久和广阔。
接下来的几天,她明显感觉到摊位的氛围发生了变化。
信任的延续与扩散:
第三天晚上,林薇果然带着她的室友准时出现在摊位前,履行了贴膜的约定。苏晚晴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细心,清理屏幕、对齐边缘、刮除气泡,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贴膜过程中,她不忘和林薇及她的室友闲聊几句,得知她们是中文系的大一新生。
“学姐,你贴得真好啊,比数码城里那些人都仔细。”林薇的室友举着贴好膜的手机,满意地左右看着。
“熟能生巧而已。”苏晚晴谦逊地笑笑,心里却记下了这个反馈——专业性也是服务的一部分。
临走时,林薇的室友不仅付了贴膜的钱(苏晚晴坚持只收了成本价,算是给老顾客带新顾客的优惠),还买了一个可爱的卡通手机壳。
更重要的是,隔了一天,林薇又带来了另一个同学,说是室友推荐来的,手机充电口接触不良,想来买根质量好点的数据线。
诚信经营的初步回报:
苏晚晴坚持着她那套朴素的“诚信经营”理念。她进货时挑的是质量有基本保障的厂家(尽管价格稍高一点点),对顾客也实话实说。
“这种透明的壳用久了可能会有点发黄,但是韧性好。这种颜色的相对来说耐脏一点。”
“数据线如果非正常使用拉扯坏了,你拿过来,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太严重,我可以帮你试试看能不能找厂家换。”
她不像有些摊主那样夸夸其谈,而是客观地说明商品的优缺点,并尝试提供微弱的“售后保障”。这种坦诚,在学生群体中反而建立起了一种难得的信任感。
差异化服务的吸引力:
“免费贴膜”依旧是她的金字招牌。她不仅免费,而且追求贴得完美。她会根据手机型号提前裁剪好合适的膜,准备好清洁工具包。有时候遇到手抖或者对不准的顾客,她会耐心地帮忙,甚至贴两三张直到满意为止。这个小服务,为她留住了大量潜在客户——很多人在贴膜的同时,会顺带看看手机壳和数据线,成交率大大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