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剩30天亡我靠纳妾救天下 > 第231章 林渊的思考,如何应对满清威胁

第231章 林渊的思考,如何应对满清威胁(1/2)

目录

###第231章:林渊的思考,如何应对满清威胁

屋内的笑语声,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

陈圆圆和柳如是都看到了林渊脸上的变化。那抹刚刚因回到家中而浮现的柔和笑意,已经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她们从未见过的,极度深沉的凝重。

那不是面对李自成兵临城下时的那种紧绷,也不是在朝堂上与群臣博弈时的那种锐利。那是一种面对一头远比已知的一切敌人都要庞大、都要凶残的巨兽时,才会有的眼神。

他没有说话,但两个聪慧的女子,都从他那停留在地图上的手指,和他那瞬间变得冰冷的眼神中,读懂了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忧虑。

刚刚击退了盘踞在门口的豺狼,但卧榻之侧,北方的猛虎,已经露出了它闪着寒光的獠牙。

京城的胜利,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

“林郎,”陈圆圆的声音轻轻响起,打破了这片沉寂。她走到林渊身边,伸出温软的手,覆在他那按在地图上的手背上,“李自成大军已退,京城之围已解,你又被陛下委以重任。这已是天大的喜事,为何还如此忧心?”

她的指尖带着一丝凉意,却试图用自己的温度去温暖他。

林渊的手指微微一动,却没有从地图上移开。他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钉在山海关之外,那片被标注为“辽东”的区域。

“圆圆,你觉得李自成的大军,可怕吗?”他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陈圆圆一怔,回想起那几日震天的喊杀声和城中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心有余悸地点了点头:“自然是可怕的。数十万大军,如黑云压城,若非有你……”

“不可怕。”林渊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他们不可怕。”

他转过头,看着陈圆圆和柳如是,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映着舆图上的山川河岳。

“李自成的顺军,说到底,不过是一群被逼上绝路的饥民,裹挟着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人多,势大,但根子上是散的,是乱的。顺风时,他们能摧枯拉朽;可一旦遇到真正的硬仗,一旦主帅受挫,便会一哄而散。打败他们,靠的是奇谋,是士气,是斩首战术。”

他顿了顿,手指顺着地图上的长城,缓缓向东滑动,最终停在了那片被墨线圈出的土地上。

“但他们,不一样。”

柳如是走到地图的另一侧,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她对军国大事的了解远胜陈圆圆,自然明白林渊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建州女真,后金,现在的大清。”柳如是轻声念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股从关外吹来的寒风,“自萨尔浒一战后,辽东精锐尽丧,大明在关外,便已是节节败退。如今,他们坐拥整个辽东,兵锋之盛,怕是远非李自成可比。”

“何止是远非可比。”林渊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弧度,像是在自嘲,“柳姑娘,你可知如今的满清八旗,是怎样一支军队?”

他不需要柳如是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们自努尔哈赤起兵,到皇太极改元,与我大明打了数十年。从辽东的深山老林,一直打到宁远的坚城之下。他们的每一个士兵,都是在血与火中泡大的。他们的组织,是兵民合一,耕战一体,一个牛录出征,上阵是兵,下马是民,悍不畏死,令行禁止。”

“他们的战术,是以骑兵为核心,步骑协同,弓马娴熟。八旗铁骑一旦冲锋起来,平原之上,所向披靡。我大明引以为傲的边军,在他们面前,一触即溃者,不计其数。”

“他们的统帅,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如今摄政的多尔衮,哪一个不是人杰?他们懂得利用我朝的党争,懂得收买汉奸,懂得避实击虚。他们甚至学会了我们汉人的权谋,学会了铸造我们发明的红夷大炮!”

林渊每说一句,屋内的空气便仿佛沉重一分。

陈圆圆的脸色渐渐发白,她虽然听不太懂那些军事术语,但她能从林渊的语气中,感受到那股令人窒息的压力。原来,在那个看似遥远的北方,还盘踞着这样一个比李自成可怕十倍、百倍的敌人。

柳如是的眉头也紧紧蹙起。她读过许多史书,也听过不少关于辽东战事的传闻,但从未有人能像林渊这样,将对手的优势剖析得如此清晰,如此透彻。

“最可怕的是,”林渊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他们有一个明确的,不可动摇的目标——入主中原。”

“而我们呢?”他环视了一圈这间华美的屋子,目光最终落回到地图上,那片代表着大明疆域的广阔土地上,却充满了裂痕与疮痍。

“我们有什么?我们有内斗不休的朝堂,有烂到根子里的军队,有被天灾人祸折磨得十室九空的百姓。李自成就像一场凶猛的恶疾,差点要了我们的命。可就算我们侥幸治好了这场病,身子也已经亏空得厉害。而门外那头猛虎,却正值壮年,膘肥体壮,正等着我们最虚弱的时候,扑上来,一口咬断我们的喉咙。”

一番话说完,屋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连日来因胜利而带来的那点喜悦和轻松,在林渊这番冷酷的剖析之下,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也更加真实的危机感。

柳如是深吸了一口气,她强迫自己从那股巨大的压力中挣脱出来,脑子飞速地转动着。

“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她开口道,声音依旧清脆,却多了一份凝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你看得如此清楚,想必心中,也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她这一问,将皮球又踢回给了林渊。

林渊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在这种时候,还能保持冷静思考,而不是被恐惧压垮,柳如是确实非同凡响。

“对策谈不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他走到一旁的书案前,提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两个字:守、攻。

“守,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他用笔点了点那个“守”字,“山海关,是国门。国门绝不能失。吴三桂和他手上的关宁铁骑,是守住国门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吴三桂,并且要不断地加强山海关的防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