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养寇以固位?!(1/2)
眼下最紧要的,是切实完成封锁围困的部署,同时加紧修缮沈阳城墙,巩固城防体系。
军队训练与编制整顿亦不容懈怠,熊廷弼始终将此事置于首位推进。
为杜绝家丁营这类私兵现象再度滋生,朱由校与熊廷弼经多次书信商议后,果断推行全面改革。
首要举措便是军饷发放机制——今后严禁各级将领代领统发,任何人不得插手下属饷银事务。
他参照羽林军旧制,设立后勤司专管机构,所有军饷依职位高低与战功大小,由该司直接发放至士兵本人手中。
后勤司人员多从将士亲属中招募,统一归经略衙门直辖。
遴选过程极为艰难,因这些平民大多不识字、不通文墨。
熊廷弼只得从幕府中抽调亲信,负责账目核算与统筹调度。
锦衣卫则派驻官员入驻司内,专司监察与核验,确保无一人敢贪墨或截留饷银,三方分立,互为牵制。
此政一出,军中震动。底层兵士无不欢呼称快,而诸多带兵军官,诸如把总、百户之流,则恨得牙根发痒。
不少人恨不得将熊廷弼碎尸万段,竟仿效文人士子之举,联名具折上奏,妄图以舆论施压,逼其废除新规。
然熊廷弼岂是易被胁迫之人?他性情刚烈,素来不容奸佞苟且。
怒极之下,他对上书者逐一严斥,凡职卑如千户、把总之类,皆遭贬黜,数目众多。
更有早被他视为眼中钉者——混迹军中、尸位素餐的老卒,或将门余党,一律逐出军列,永不录用。
他早有彻查全军之心,深知仅清肃高层难以根治积弊,故早已布下此局。
就是要逼这些人铤而走险,闹出乱子,他才好借机立威,杀一儆百,震慑那些仍心存侥幸、暗中勾连之人。
清理掉一批不听号令之人后,熊廷弼便顺势将自己标营里那些骁勇善战的亲兵,分散安插进各军各级。
这些精锐被派往基层,既能带动战力,也能在无形中掌控全局。他借此安排心腹接管要职,使军令畅通无阻,再无掣肘。
此举极为激进,几乎等同于当众抽打整个辽东权势阶层的脸面。
军中旧将、地方官吏、商贾大户,无一不在背地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祖宗八代骂个遍。
可他们不敢发声,更不敢反抗,脸上依旧堆着恭谨,口中唯唯诺诺。
原因只有一个——熊廷弼背后站着皇帝,这份支持虽未明言,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新任巡抚洪承畴也极识时务,从不插手军务,更不与人拉关系、结私交。
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辅佐而非制衡。这是皇帝亲口所命,若执行得力,将来平定建奴的大功簿上,必有他一笔。
若是效仿前任袁应泰那般行事,他的结局会是什么,洪承畴心里一清二楚。
昔日袁应泰在时,倚仗将门势力和军队人脉,还能对经略阳奉阴违,甚至设局陷害。
如今将门凋零,军中换血频繁,辽阳更有天子亲军驻防。
谁若还想故伎重施,无异于自寻死路。
残存的旧势力手中唯一的筹码,只剩下那些依附他们的商人与粮户。
过去双方不过是利益勾连,沆瀣一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