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祖宗成法,向来是朝堂上最锋利的盾牌(2/2)
“陛下,如今我朝军威正盛,将士奋勇,势如破竹,岂可中途停歇?”
“臣请即刻集结九边精兵,趁辽沈大捷余威未消,一鼓作气攻入赫图阿拉,效仿宪宗皇帝深入敌巢,犁庭扫穴,永绝建州祸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等紧要关头,断不可因心软而贻误战机。”
“眼下开战,固然需征调民夫、耗费钱粮;可日后若战,所需依旧。差别只在早晚,代价或有高低。但在臣看来,此时出击,利远大于弊,实乃最佳时机。”
“只要将建奴彻底平定,大明何愁没有安宁时日?到那时,五年也好,五十年也罢,天下自可徐徐图治,恢复元气。”
“为了北疆数十载乃至百年的安定,些许牺牲本就在所难免。舍小利而全大局,此乃正道,望陛下明察!”
王绍徽言辞激昂,面容沉痛,仿佛肺腑尽倾,若换作常人,恐怕早已动容落泪。
可殿中诸臣,哪个不是久经宦海的老手?这般表演见得太多,早已习以为常。众人默然肃立,神情冷峻,无人应和,宛如泥塑木雕。
朱由校更是向来对文臣心存戒备,此刻又看透了王绍徽的用心,自然不会被这番慷慨陈词动摇半分。
“大司徒此举未免操之过急。朕先前已说得清楚,如此大规模战事,断不可轻启。”
“国库空虚,民力枯竭,实难再担重负。”
“尤其那些身处困厄的百姓,早已被战乱、劳役、赋税与辽饷加派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年征讨西南,尚未开战,民间已是饥寒交迫,不少人家濒临绝境,妻离子散者不在少数。”
“西南族群繁杂,纷争不断,一语不合即兵戈相见,处处皆是失控之地,毫无秩序可言。”
“连相对安稳的西南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北方——灾荒连年,战火不息,百姓是如何熬过一日又一日的?”
“若此时仍不顾民生,执意兴兵,岂非与昔日杨广无异?暴政误国,朕岂能重蹈覆辙!”
“太祖皇帝在位之时,屡次训诫太子及诸王:农为国本,民为邦基,务须体恤黎庶。此等教诲,朕日夜不敢忘怀。”
祖宗成法,向来是朝堂上最锋利的盾牌。
此刻,朱由校便用它挡下了所有躁进之声。
毕竟,谁敢公然质疑祖制?一旦触碰,便是千夫所指,人人得而攻之。
而在朱由校心中,祖制虽尊,却亦可因势而用。他并非不敬太祖,相反,其心志与朱元璋本是一脉相承,只是时移世易,手段自然不同。
话音落下,王绍徽果然气势顿挫,方才那股凛然之态悄然褪去,只余下迟疑与踌躇,默默退至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