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278章 人口与土地

第278章 人口与土地(2/2)

目录

而这些土司,长期盘踞一隅,互相争斗,势力从未真正向外扩张,几乎处于封闭状态。

他们与掌握主要资源的权贵阶层毫无往来,更谈不上经济上的联系,所以黄金白银自然难以流入他们手中,数量稀少也就不足为奇。

然而,从他们手中收归朝廷的土地与宅院,其价值远非几百万两白银所能衡量。

单是永宁宣慰司与贵州宣慰司的总地盘,就足以抵得上半个贵州的面积。

虽然多数地方地势险峻,但有总胜于无。至少当下可以迅速缓解土地兼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朱由校下令,对各地土司所辖的族群与人口进行彻底核查。在明确户数之后,便着手重新编户。

他打破原有的户籍与居住格局,对民众进行重新安置。

同一族群不得集中于一处,尤其曾经聚居的群体,必须分散至彼此无法联系的地区。

地方治理方面,照常设立府、县、里甲制度,并派遣官员前去管理地方事务。

对于清查出的良田,则依据每户人口数量,进行合理分配。

但这些土地并不归百姓所有,也不归地方官府,而是直接归属朝廷,由户部统一管理。

明末所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晚期的共性问题。

百姓不满情绪高涨,起义不断爆发。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这种困境,甚至延续至民国时期仍未根除。

在工商业尚未兴起的年代,土地是唯一的根基。它不仅关乎百姓生计,更是一个王朝稳定的核心资源,是皇权得以稳固的关键所在。

可耕种的土地有限,不会像人口一样自然增长。

除非国家主动开疆拓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移民,引导开荒。

辽东便是一例。明朝建国之初,太祖皇帝便大力开发辽东,派遣辽王率重兵驻守广宁,平定东北地区的部落与外敌,为开荒提供稳定环境,意在将其打造成北方军事重镇。

一旦完成开发,军队实现自给自足,便可出兵配合关内明军夹击蒙古。

可惜,这一战略尚未完成,便中途夭折。

开垦新地不仅需要人力,还需时间让土地变得肥沃。

这也是为何汉人王朝在掌控十八省之后不再扩张——适合耕种的土地已经足够。

对一个依赖土地与粮食发展的王朝而言,再向外开拓便显得得不偿失。

土地无法增长,人口却持续增加。

能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百姓温饱难继,王朝自然走向衰落。

万历十五年以前,为何被视作自正统年间以来,明朝最富足、百姓生活最安定的时期?

原因在于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他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并进行合理分配,使资源暂时达到平衡,民生因此得以改善。

目录
返回顶部